苹果是甘肃礼县的特产,以前结苹果要半年,卖苹果也要半年,过去大家总要忙到农历新年前才能把苹果卖完。不过,去年11月底,果农提前两个月放假了。因为一场公益电商直播,两个小时,就把全县当年剩余的苹果卖光了。
那天镜头前是淘宝的头部主播和艺人胡海泉,还有从杭州运来的一集装箱的直播设备;镜头的后面是我们中国新媒体公益研修班的几十名学员,和他们各自媒体平台链接的千万读者。没有他们,就不可能促成这场特殊的直播。
当天直播还没有结束,当地果农就跟我说,礼县的物流价格被历史性地打下来了,因为快递公司在直播还没有结束时,就纷纷来抢生意了。苹果卖掉了,而且价格卖得好;物流更便宜了,这意味着将来礼县不光卖苹果,卖其他东西时物流成本都低。
这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这是生意,也是公益,而成就这一切离不开媒体的力量。我们发现,公益行业与新闻行业,其实是天然的盟友关系。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力量;同时,媒体将自身影响力更多投入公益事业,也是新闻媒体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
因此,非常感谢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还有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国公益研究院,为我们搭建起了中国新媒体公益研修班这个平台,这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是交流的平台,更是实践的平台,让公益行业和媒体伙伴们可以一起讲好事、一起做好事,一起携手去感动并带动更多人来参与公益。
2023年在北京,中国新媒体公益研修班正式起航,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研修班总共举办五期,凝聚了媒体界、公益界、学界、商界等各界人士,全国25个省份的100多家平台,共有180名媒体精英参与培训和交流。
我们从北京到杭州,从湖南到甘肃,从课堂到田间地头,从理论研讨到动手实践,所以才有了一开始我提到的那一幕。
2024年,中国新媒体公益研修班将再次升级,我们的合作伙伴多了北京大学和中国慈善联合会,帮助我们在媒体和公益两个领域变得更加专业。
同时,今年加入研修班的媒体力量也更加多元和丰富,不仅有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更有大量新媒体、“自媒体”力量的加入。
过去一年多时间,通过研修班这个平台,我对媒体公益有了很多深度的观察,在此分享三点,也是我对媒体公益三个发展层次的思考。
第一个层次,媒体和公益一起讲好事,这是媒体和公益1X1的阶段,公益还是那个公益,媒体还是那个媒体,大家各取所需:公益需要讲好故事,媒体需要讲好故事。
当然,这里面的价值也是很大的,我们看到太多公益组织,太多公益项目,做的是惠及成百上千万人的好事,说的却是播放量成百上千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公益,了解公益,最后参与公益,这需要媒体加入,也应该有媒体加入。
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媒体影响力的支持。因为我们坚信,公益的本质是唤醒,人人参与,才是公益。而媒体恰恰具有传播和唤醒能力,既能有效引导公众去关注公益事业,还能为社会资源更高效投入公益事业指明方向。
第二个层次,媒体和公益一起做好事,这是媒体和公益1+1的阶段,媒体和公益都走出了原本的行业定义范畴,并且一加一的效能还是大于二的,我们去年媒体研修班走入礼县,直播助农就是这个类型。
这背后的趋势是:如今媒体不仅是公益的见证者和讲述者,更日益成为公益的参与者,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从报道公益进而投身公益。由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公益十大优秀案例”,就是我们新闻媒体从报道公益到投身公益的最好例证。
第三个层次,媒体和公益一起定义好事、成就好事,这是媒体和公益1叠加1的阶段,一横一竖,可以组成十,媒体公益发生化学反应,其效能是有乘数效应的。这种乘数效应,即可以体现在媒体公益利用新手段解决老问题上,去年河南水灾期间,新媒体在紧急寻人、求助、募款上均发挥了明显的公益作用;也可以体现在媒体公益定义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上,可以说,媒体是公益可以历久弥、永葆活力的关键。
比如,我们第三期研修班学员,上海《新闻晨报》的张维益,她关注到了阿尔兹海默症照护者这个特殊的公益群体,以及他们对心理疏导的公益需求。作为一个社区跑口记者,她在上海这个老龄化社会观察到了我们公益行业还没有关注到的全新需求。去年,借助研修班平台和阿里公益的小微公益资助,最终让一个社区小微公益试验,引起上海民政局的关注和投入,带来了真正的改变。
我们看到,媒体公益的优势是社会洞察,这种社会洞察是唤醒公益新鲜感、动员人人公益的关键所在,也是媒体公益给公益行业带来的最大改变。我们期待,更多人的参与,一定会让“中国新媒体公益研修班”成为中国媒体和公益界最好的共享交流和孵化平台,共同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作者金旼旼系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