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重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传播体系,有效提升了国际传播效能,有力提升了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在《2023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榜单上,重庆的国际曝光度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五,连续五年进入前十。
提高认识,切实扛起讲好中国故事的地方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重庆认真落实外宣“三重”战略,切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一是创新国际传播工作理念。坚持履行城市作为国际传播主体的责任,满足城市作为国际传播客体的需求,发挥城市作为国际传播载体的功能,探索构建“三位一体”的城市国际传播工作体系,从顶层设计上不断完善国际传播基本理念、目标效能、职责任务。二是壮大国际传播工作平台。2018年8月,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国际传播专业机构——重庆国际传播中心,iChongqing英文网站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上线。2023年8月,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升级迭代为西部国际传播中心。2024年2月,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园区挂牌成立,23家文化和传媒机构入驻。
多元聚合,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造船出海,推动平台渠道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既要用好现有渠道,又要推陈出新。西部国际传播中心重点打造“一网一端一平台”,即持续建设以文旅推介为重点的iChongqing英文网站,以财经内容为重点的Bridging News陆海财经英文客户端,以媒体新闻服务为重点的“重庆国际新闻中心”全球媒体服务平台。目前,iChongqing英文网站已进入谷歌新闻搜索引擎,成为谷歌认证的新闻稿源媒体;Bridging News陆海财经英文客户端已在178个国家上线,海外下载量达22万,正努力打造成为服务中国西部出海的国际财经平台;“重庆国际新闻中心”已吸引近3000名中外记者注册,成为智博会、西洽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等重要国际会展活动对外供稿的主要平台。
借船出海,形成对外传播合力。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以我为主,又要借力发挥。我们构建了“3+N海媒账号”传播矩阵,即重点布局脸书、推特、优兔三个最具海外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垂直布局其他具有较强海外影响力的传统和新兴社交媒体平台。截至目前,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海外平台总用户数超1800万,互动量突破4.38亿次。全媒体矩阵累计推出图文产品超过10万条,原创视频产品3万余条,海外平台影响力位居全国省级国际传播媒体前列。
话语聚焦,推动中国叙事入脑入心。讲好中国故事,既要讲得出,也要听得懂,更要传得开。我们在话语创新的实践中:一是坚持出口定制,建立内容“三外”生产流程。外向选题—利用海外舆情大数据,分析海外网民特点和对中国的关注热点进行会商选题;外文原创——由具有海外经历的采编人员或外籍专家直接生产外文产品;外专审核——由外籍语言专家审核文法;内控把关——实行“三审三校”。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推动内容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围绕文旅、财经、时政等海外关注领域,推出《山水重庆 中国桥都》《轨道上的都市区》《生态答卷》等爆款产品,全球播放总量超过10亿次,《山水重庆 中国桥都》获中国新闻奖。聚焦国际朋友圈,策划推出驻华使节重庆行、“海外大V拍重庆”等活动及《海外达人谈中国》等节目。上线全国首档国际传播融媒栏目《Let’s Meet(渝见)》,在YouTube上平均每期节目的观看量达1.5万人次。策划推出“陆海之约”中外青年对话,吸引全球近500家媒体报道。
技术聚能,实现国际传播质效提升。运用AIGC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在全国两会期间,通过AIGC语音翻译自动生成技术,将在渝全国人大代表的采访转化为英、西、俄、韩、日五种语言,让“两会声音”飞向全球。同时,利用虚拟主播技术,推出《AI主播说“两会”热词》和《AI主播时评》栏目。连线国际友城的艺术家、社交大V、政府官员等隔空对话,推出《重庆@国际友城》双城直播20期。
人才聚力,打造国际传播专业团队。按照“外语+新闻+运营”标准,我们打造了一支国际传播复合人才队伍。一是政治坚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中华文化价值;二是多元互融,西部国际传播中心90%的采编人员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三是“外向”思维,中心采编人员平均年龄29岁,习惯海外青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四是“外嘴”发声,加拿大籍网络视频达人Alex担任国际传播融媒体重点节目《Let’s Meet(渝见)》主播,并主持《海外达人谈中国》舆论斗争节目;英国籍主播James推出大量中国文化体验Vlog;加拿大籍编辑Kai在疫情期间撰写的《凯哥日记》成为全国优秀外宣图书;下一步,还将加快引进俄语、西语、法语、日语等多语种人才,将国际传播人才纳入宣传思想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序列。
活动聚气,有效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当前,各大城市都在借助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城市精神底色,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打造鲜明城市标识,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着力打造城市国际名片,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今年5月,我们策划了“机遇中国·品牌重庆”全球宣传推广行动,海外推介会将陆续展开,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机遇,让世界认识“重庆造”品牌。近年来,围绕“走出去”“请进来”,我们策划实施了“陆海之约”“渝见世界”“感知重庆”“感恩自然”等多个系列近百场活动,上千名在渝外籍人士参与,在海外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50余场。其中,连续三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举办“铜梁龙远行美国”活动,成为当地民众欢度春节和中秋的重要节会。今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首次在渝召开,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中外新闻界嘉宾来渝参访交流,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在重庆的生动实践。
园区聚合,构建国际传播支撑体系。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园区是全国首个挂牌成立的国际传播产业园区,是重庆国际传播的核心枢纽平台和多元聚合平台,当前正努力聚合国际传播产业链,打造国际传播功能集群。一是推动媒体合作传播。积极构建“外媒+央媒+省级国传”多层次媒体合作体系,先后与日本经济新闻社合作举办“Asia300全球商业论坛重庆峰会”,与美国CNBC、韩国中央日报合作举办“亚洲企业大会”,与CGTN财经频道合作制作《万亿城市·重庆亿事》,开展“生态中国·西部颜值”十省区市海媒联动活动等。二是推动民间外宣资源聚合。成立全国首个国际传播专项基金会——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国际传播;成立重庆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统筹民间资源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文化交流活动,扩大国际人文交流。三是推动外宣智库建设。支持西南政法大学成立全国首家人权学院,创办《人权法学》学术期刊;支持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打造中国—东盟法治论坛;支持西南大学成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推动中希文明对话;支持四川外国语大学成立重庆国际传播学院;支持重庆亦格社会发展促进中心获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成立国际传播专家委员会,构建国际传播理论支撑。(作者张琼系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