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川广播电视台岳学渊:传播全链路模式建设探索

2024-10-16 10:3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为进一步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提供了科学指引。

  四川观察既是全媒体矩阵,也是品牌IP。四川观察是四川广播电视台打造的新媒体旗舰平台,2017年年初上线。我们坚持以“短视频+直播”为主要传播形态,经过7年多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互联网传播运营核心能力,也成为被用户认可的新媒体品牌。2023年,我们实现了“双破亿”,即粉丝突破1.5亿,年收入突破1亿。

  传播能力建设是四川观察在媒体融合中建设的主要方向,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四川观察的账号传播能力都位居全国第一阵容。四川观察已成为激扬正能量的流量入口。

  短视频是大家在互联网传播中的主要产品之一。

  通过贴近用户,生产有传播点的内容,我们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2023年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上,四川观察制作的黑人中医博士迪亚拉的短视频,讲述了他的中国求学行医路。该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1亿,入选《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展播》。只有精准抓取传播点,才能实现主流内容在短视频上的快速出圈。

  而短视频的发展到今天,不仅只有“短”。作为媒体,也可以通过“常”观察,形成全网“长”叙事。这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小女孩,她叫豆豆,来自重庆,她在2岁多的时候确诊了脑瘫。2021年的时候,四川观察发布了她的第一条视频,她的坚强懂事感动了百万网友。今年春节,她受邀参加总台龙年“春晚等着你”,成为春晚现场的小嘉宾,四川观察作为总台龙年“春晚等着你”项目组成员,跟拍了豆豆参与的全过程。

  从2021年开始,我们每一年都回访了豆豆。3年时间里,四川观察陪伴了豆豆的成长,而豆豆的坚强乐观,也打动着我们视频前的每一个人。

  而像这样的追踪报道,四川观察每年都有不少。长期跟踪报道,以小切口挖掘动人故事,短视频也有长叙事的能力。

  面对年轻一代受众的需求特点,四川观察在不同的平台采用不同的运营方式。我们从8秒开始探索短视频,后来到80秒在中视频的发力、再到超80分钟综艺和直播的探索。每一次时间的增长,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对我们传播能力和组织架构提出了新要求。

  直播成为短视频的长尾互动。如何运营,如何实现传播效果,这都要求我们关注用户本身。所以我们在《熊猫家园》直播行动中,探访世界各地的大熊猫家园,全网各类话题流量超3.5亿,直播《福宝来了》登上了热搜第一,以情感联动穿越文化隔阂。《川渝融媒体新闻行动·一江清水向东流》以一江为脉接力采访,这里面既有直播也有短视频,有千万网友进行交互,也获得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

  通过传播能力建设,四川观察开拓了自身的边界。当下,我们正在孵化四川文化文艺演出展览信息权威发布平台——“天府艺展”,旗下文娱访谈节目《星朋友来了》录制发布95期,采访文艺人士上百人,发布短视频近千条。通过挖掘文艺内容的传播价值,打造文化传播场域,繁荣本地文化市场。

  自有平台的建设,不仅是平台,还有“人”。

  经过7年多的发展,四川观察从3个人发展到超260人的团队,是全台最年轻的团队,而其中的核心骨干,全部是我们自己培养的。他们既是媒体人,也是擅长互联网运营的新媒体人。

  对骨干团队的培养,我们坚持先做到“一专”,再扩展“多能”。通过高度专业化人才打造,形成四川观察的核心竞争力。

  有一支敢闯敢干的团队,我们可以在互联网变革中更快反应,去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趋势的应用。目前四川观察围绕“工具”“社交”两大关键,运用AI工具打造了《苏东坡的瞬息全宇宙》《川渝侠影录》《问月》等多个精品传播案例。

  同时,我们打造AIGC创作平台,研发人工智能交互平台,打造AI新闻智能陪护体。引领媒体传播技术升级迭代,构建全媒体化内容生产模式,连接上亿粉丝,汇聚海量资源。

  正如在人工智能上的探索一样,这些年,四川观察一直探索不息,创新不止。媒体融合进入第二个十年,四川观察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兄弟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从内容、渠道、平台、技术、管理等方面持续推进系统性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媒体新贡献。(作者岳学渊系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董事长)

责任编辑: 葛燕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14131078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