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正围绕“头部时政平台”目标定位,做强时政内容、凸显特色优势,不断提升内容生产力和品牌影响力。
以时政为核心、以上海为特色、以改革为动力、以人才为支撑、以技术为保障,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的权威记录和阐释者、高质量时政内容的头部提供者、上海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深度参与者、新时代全党办报体系的中心赋能者、上海城市文脉的赓续传播者、媒体技术变革的先行实践者。
聚焦主流讲好故事
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客户端践行主流价值引领,聚焦重大国家战略和上海市委中心工作,特别是“五个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人民城市建设、城市治理现代化等事关上海发展的重要核心问题,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媒体报道、分析评论、深度调研报告。
2022年,首季10集《百姓话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案例》系列短视频全网推出。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第二季20集全网上线。《百姓话思想》系列短视频以百姓视角、百姓语言、百姓感受来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季30集系列短视频通过内宣、外宣渠道在境内外总浏览量达2.36亿次,累计触达3.3亿海内外受众。
《百姓话思想》第三季10集系列短视频于2023年10月在全网推出,全网传播量超1.5亿次,其中海外传播近2000万次。该系列第四季已上线,第五季拍摄创作完成正在审片,第六季策划中。
“信仰之路”是解放日报推出的重大主题报道品牌。2021年,解放日报曾开展“信仰之路·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寻访”,遍访百年党史上的重要地标,探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今年5月,解放日报社启动“信仰之路Ⅱ·大国之道”主题采访活动,近百位青年采编人员分赴全国16个省区、近60个县市,在219、318、228、312、109、310、215、104等代表性国道沿线深入寻访。采访组在采写图文报道的基础上,同步拍摄剪辑制作系列微纪录片,以多种形式全面展现7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剖析其间的发展逻辑和精神力量。
10月1日起,解放日报社“信仰之路Ⅱ·大国之道”六集系列微纪录片在上观新闻客户端等网络平台陆续上线。分别聚焦“卫国戍边”“制度优势和精神伟力”“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和中华文明探源”等6个主题。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有效引导社会话题、引领舆论走向,既会“键对键”,又能“面对面”,是党报的重要功能。
2023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推出全新的跨媒介群众工作新品牌“民声直通车”, 让上海市民有事咨询、遇事投诉、见事建言。报纸每天设互动版面和留言板块,初步搭建起面向融媒体传播格局、面向新一代读者群众工作的“四梁八柱”。
对读者反映问题的舆论监督稿件,力求掷地有声,一追到底,引起反响,推动问题的解决。“疫情后大学校门何时打开”、“虹桥枢纽进出拥堵”等报道均引起广泛反响。
上海网络辟谣平台是解放日报和上海市委网信办联合打造的专业类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引导网络舆情、打击网络谣言,还原事实真相,普及科学知识,凝聚网络共识,回应社会关切,目标是成为上海最权威的新闻核实平台。
如《上海跟佛祖借了100亿?权威部门回应!》一稿及时纠正了网上流传的“上海财政缺钱向宗教机构借款”的谣言。《“上海中心”入驻率不行?记者实地看到的是忙碌的场景》及时澄清谬误,引导舆论。目前,上海网络辟谣粉丝数由2023年项目开始之初(2023年6月底)的29万上涨至300多万,日均原创发稿2篇以上、日均点赞收藏转发500人次的成果。从微信公众号粉丝量、阅读量等指标看,上海辟谣平台均在省级辟谣平台中名列前茅。
“上海网络辟谣”除上观新闻APP和解放日报之外,已经拥有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微博、网页版等全渠道推送方式。过去一年内,又增加了B站和小红书等账号,进一步丰富了传播矩阵。
布局垂类培育矩阵
报社鼓励支持各采编部门通过做强垂类社交媒体等方式,紧密联系核心读者群,扩大定向传播力、提升内容影响力。进一步支持做强“伴公汀”“懂经”“上海一周”“人事观察”“科普先森”“民生直通车”“上海网络辟谣”“大局观”“世界观”“候场时刻”等在各自领域具有头部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和栏目。
落实迭代更新原则,通过数据考核,以更大力度鼓励支持有基础、有能力、有前景的垂类公号做大做强,取消对发展乏力公号的支持。
强化视频生产能力
近年来,上观各类传播矩阵的作品向短视频加速转化趋势日益明显,除微信视频号、抖音外,小红书、B站也是吸引都市年轻读者的重要渠道。
短视频作品成为上升速度较快的重要的流量板块。目前,上观新闻官方号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的阅读浏览总计达到日均500万次。除此之外,各矩阵号在短视频平台的阅读量十万加、百万加也呈现此起彼伏之势,粉丝数快速上涨。如“懂经”“大局观”等在各自的财经观察、国际时事解析领域,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号。
重视人才接力传承
以导师制为抓手,联动时事评论类的公众号“狮子坐”,发扬“老带新”传统,开办烽火训练营,发掘和培养报社年轻写手,增进业务交流,提升专业能力。
训练营首批由五位资深采编骨干为导师,五年内新进报社的记者都可以报名(名额为4-8个,每个导师配1-2名学员)。每周一次固定的学习讨论会,分享优秀案例或复盘自写稿件。每位学员至少2周需完成1篇稿件。导师打分,不合适的学员淘汰。
力争3年内培养出3名左右核心骨干时政评论人才,10名左右优秀新闻评论人才,并形成“青年记者人人能写评论、主动撰写评论”的浓厚业务氛围。
考核机制动态优化
机制建设是主流媒体融合转型行稳致远的深刻保障。融媒体指挥中心功能:建立由值班长指挥、编前会策划、各部门参与的快速反应机制。重大战役部门协作机制:两会、进博会等重大主题报道,强化由分管副总编辑统一指挥,集体策划,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内容策划生产机制。中长期重大报道项目申报制:由采编人员自主选题、自主策划、自行组队申报,报社对入选项目予以支持、考核、评选。
最核心的是绩效考核指挥棒。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初步建立起以互联网传播力、影响力关键指标为要素的融媒体考核机制。向优质内容倾斜,向符合定位特色的差异化独家内容倾斜,向“头部产品”倾斜,向有利于扩大品牌影响力、美誉度的内容倾斜,以“优劳优得”导向压缩一般性稿件比重。
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如适应视频生产的需求,适应鼓励垂类公号做强的需求,优化相关考核办法。(作者陶峰系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