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今年3月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被选入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全国广电系统仅2例。这是对河南台精品创作、融合传播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社会责任论坛”主旨的现实体现。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样态创新与品牌塑造
今年九九重阳节,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播发宣推了2024年度最后一期节目《重阳奇妙游》。节目以6个篇章带领观众走入秋日山高水长的广阔画卷,踏上一场不设限的人生旅途,展现了新时代万象更新、积极昂扬、追寻自我的精神气质。
以《2024重阳奇妙游》为圆满结束的新节点,回望“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从2021年一路走来的历程,我们的心中有着无限的感慨。
从2021年作为河南广电“新时代 新文化”标志性文化节目以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已经播出2021、2022、2023、2024四季共28期,全网话题及浏览量超1300亿次,海外平台的观看量超过7339万次,覆盖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外交部发言人及58余家驻外使领馆机构通过社交媒体向全球推介,节目先后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上海电视白玉兰奖等,实现了流量与口碑双丰收,成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样态和艺术形式,“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能够在人们的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走进大众视野,其发展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媒体深度融合的新结果,是河南广电文化节目探索、发展和演进的新结果。
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探索实践中,河南广电注重形态创新,实现了从序列化到系列化、体量与质量的升华;注重主题创新,实现了从展现“节日之美”到彰显节日文化的递进;注重品牌创新,实现了从文化节目出圈传播到文化IP塑造的拓展。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用Z世代受众喜欢的方式书写了文化自信,实现了三个创新:题材创新,找准人心所向、审美取向,形象解构舞蹈、戏曲、书法、武术等传统文化符号;表达创新,首创“网剧+网综”晚会样态,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创作,引领国风国潮中华美学的现代表达;传播创新,围绕移动端的应用场景来策划选题、制作内容,大小屏齐发力、融合传播。透过“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我们可以看到,河南广电深刻把握媒体融合的发展格局,锐意改革,通过“思想+艺术+技术”,正在闯出一条“以优质内容生产打造品牌、以移动互联传播扩大品牌影响、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新路,通过多元化、系列化的节目持续塑造了“多品牌”文化节目矩阵。
以“中国节气”为代表的多品牌文化节目的塑造
我们意识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与“中国节气”系列节目的相同与不同。从影像呈现的结果来看,以“中国节气”系列节目为代表的多品牌节目,更多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等洋溢着新时代特质的热词的现实性应用和场景化体现。
为贯彻新时代新文化理念,河南广电提出了“双平台、多品牌、强保障”的发展战略。双平台就是打造大象新闻、“大象元”AI 创作和应用平台;多品牌就是汲取“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节目的成功经验,集中优势力量,实施中国文化“多品牌”战略。“中国节气”也就是从这个谋划中“上新”的新样态文化节目。
从2023年起,河南广电开始着力在“中国节气”的赛道上创新探索。节目分为短视频和直播两部分,短视频通过动画展现物候变化、自然景观,并从中提炼出中国哲学思想,和当代人产生精神共鸣。直播则紧扣“跟着节气去旅行”的主题,选取精美路线,带领观众领略山河壮美,感受节气变化。
如果要对“中国节气”系列节目下个定义,我认为“中国节气”是以新时代、新文化、新传播为目标,以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助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又一次探索。节目运用全新AI科技手段,立足宇宙空间视角,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入手,深度解读独属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阐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和而不同的哲学思维,探究对当下的精神指引价值,是向观众展示文化创新表达的又一样态突破,为大众展开了一幅生动的中华大地景物、风物的锦绣画卷。目前,已播出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秋”5期节目全网总阅读量超240亿。
立足传承创新,塑造文化品牌。河南广电创新性提出“依托文化、构思精巧、技术赋能、制作精良”创作理念,以《中国家宴》《常识中国》《假如颜色会说话》《一片甲骨惊天下》《成语里的中国》《中国建筑·嵩山》等为代表的文化品牌节目,正在形成新的文化节目矩阵。
同时,我们借助双平台中“大象元”AI 创作和应用平台,借助VR技术手段研制开发了2个新项目。一个是在北京鸟巢进行的《唐宫夜宴》,一个是在上海长宁进行的《隐秘的秦陵》,网友们对这两个“沉浸展”“行进式”文化项目高度评价,是“前可见古人”文化意象再现,是河南台“实干开新局”的务实步伐,是以新质生产力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创新之举。
现在,我们以问题意识、结果导向,对我们的多品牌节目发展进行审视,看如何实现从“突破性创新”到“创新性突破”。
从问题导向出发,如何实现从“突破性创新”到“创新性突破”
作为一档已经走过4季的系列作品,“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存在诸多困难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由于制作成本、技术标准等问题,更是存在生产周期长等现实问题。
我们实事求是提炼出节目五方面的启示。
启示一: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表达。
启示二: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实现节目出圈出彩,需要坚持内容为王,以优质内容生产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启示三:创新影像表达,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创意支撑,以国风国潮引领文化新风尚。
启示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中华文化的时代化国际化,需要以技术赋能,打造对内对外传播新矩阵。
启示五:传播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维度、更深内涵的全方位诠释,需要持续上新,形成有创意的多品牌节目群。
以“中国节日”“中国节气”节目为代表,作为相对成熟且在全国有着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节目,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突破性创新”,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从问题意识出发,向结果导向前行,“创新性突破”就显得迫在眉睫。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持续性创新的问题。二是如何获得资金支持、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三是如何持续实现“多品牌”生长的问题。四是如何实现内宣、外宣并重的问题。五是如何实现大小屏互动融合传播的问题。
筑就河南广播电视台多品牌文化节目的进阶之路,我们还要向新而行,靠质取胜。让这种从文化而来的节目新样态、新感知,以饱含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姿态成为我们河南广电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能量。(作者郭士飞系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