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微博超级红人节落地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今天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新浪如何在数字时代践行新媒体社会责任。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为了让数字技术更好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作为老牌门户网站的新浪和社交媒体平台微博,首先发挥的是我们的流量优势,让大流量做公益的“放大器”;同时做好公益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激活公益传播的新动能;在这些思路下,我们也实现了多场景的落地。
新浪和微博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已成为“传播+募捐”双轴驱动的透明公益平台,一批又一批的公益项目借助微博独特的平台优势,实现了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微博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全民公益的重要阵地。
2008 年汶川地震,新浪发起“绿丝带”活动,成为互联网公益的枢纽。
2009 年微博上线,人人可参与、可交流的特性,让公众找到了更多亲近公益的机会。
2014年,一场由微博传播促成的全民公益事件“冰桶挑战” 席卷网络,无数公众人物争相参与,罕见病由此走入公众视野,十年来间,罕见病病友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16年,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微公益#应运而生。
2019年,微博联合多家权威媒体、爱心企业、公益机构发出#人人公益节#倡议书。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时,微博首次启用“超级话题”产品接受网友的线上求助,并设立1亿元专项基金。
2021年,河南暴雨期间,微博开通#河南暴雨互助#通道,平台搭建4小时内,话题阅读量近50亿,微博携手公益机构、爱心网友驰援抗洪一线,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光和热。
2024年3月,微博发起S级项目#焕新非遗计划#,累计吸引100+位非遗传承人入驻微博,200+位微博非遗合伙人加入,相关活动话题阅读量累计超13亿,为非遗技艺提供新的传播载体、链接社会资源,为年轻人开辟接触传统文化的新方式。
十多年间,微博一直坚守“饮水思源”的公益理念,秉承着公益声量放大器的使命,持续推出各类公益计划。
伴随着这些计划的持续落地,新浪微博正在成为公益机构对外发声的首选渠道。作为民政部指定的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新浪微公益最早提出“人人公益,人人参与”的全民公益慈善理念,并形成了可以连接政府部门、公益慈善机构、企业、演艺界人士、“大V”和用户志愿者,以及打通公益项目发起、传播、参与和行动的完整通道。
自2021年10月起,“微博共益计划”已累计向近400个公益项目,投放价值超9.4亿公益广告资源。像微公益年度慈善盛典、植树节、地球一小时等热点活动持续推动了公益行业的发展。同时,在应急事件中,微博致力于进一步发挥公共信息平台作用,通过链接社会多元爱心力量和资源,建立起微博特有的社会化应急协作网络,成为用户发布信息、民间互助、各类救助力量响应求助信息的重要平台。
接下来我快速分享两个案例:
第一个是我们举办了两届绿色中国大会,去年底新浪新闻联合中国投资协会,绿化基金会、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等机构,以践行绿色理念为主题,在国家速滑中心“冰丝带”举办了第一届,邀请了众多权威人士和专家学者出席,全网话题阅读量达3.5亿。今年8月,第二届绿色中国大会结合着微博超级红人节在山东烟台举办,邀请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加入到绿色公益中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是已经做了10年的新浪扬帆公益基金助学活动, 2013年新浪开启了教育帮扶活动,先后在四川甘孜、江西上饶、山东莒南、新疆莎车以及湖北恩施州进行爱心捐赠,搭建献爱心平台,建立了18个新浪爱心图书室,惠及超过15000多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和教师。未来,我们也将在更多地区继续开展捐资助学公益活动,希望通过书本能帮助更多孩子打开知识世界的大门,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公益的种子,让爱心继续传递下去。(作者丛松系新浪移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