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西问

2024-10-30 14:3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东西问

体裁

新闻专栏(新媒体)

作者

(主创人员)

集体

编辑

集体

原创单位

中国新闻社

发布端/号/媒体名称

中国新闻网

字数/时长

4235字;0时0分0秒

语种

中文

刊播日期

2020-12-3112:00

刊播周期

日刊

作品网址

https://www.chinanews.com/dxw/

 

 

作品简介

(采编过程)

2020年底,中新社着眼百年变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形势,创办重点专栏“东西问”。通过聚焦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挖掘展现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引导境内外受众建立对历史与当代中国的文化认知和现实判断,以学理型深度报道讲述中华文明故事。

开栏以来,“东西问”着力丰富话语主体、破解叙事短板,依托中外知名专家学者,以融媒体形式播发高端访谈、中外对话、专家文章、深度评论等,理性探讨东西方交流过程中的重大、突发、热点、敏感问题。专栏突出学理性、针对性、通俗性,将陈情与说理结合、立论与驳论结合、观点与案例结合,打开东西文明交流的“问号”。

“东西问”推动智库化、平台化、品牌化建设,截至2024年3月1日,累计专访中外专家1626人,发稿2024篇,网络综合阅读量超30亿次。其中2023年,“东西问”约访中外专家642人,推出系列策划33组,以每日发两稿的频率,播发特稿765篇,以文、图、视要素融合的新媒体形态,着重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重大主题。

 

 

 

国际传播效果

2023年,“东西问”栏目在英国路透社、法国《人道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日本雅虎新闻、台湾《中国时报》、香港《亚洲时报》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媒体落地,同时获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网、环球网、中国网等境内媒体平台广泛转载,网络综合阅读量超12亿次。

“东西问”致力于打造中西文明交流对话平台和品牌,被国内外文化学术界称为“具前瞻、有价值的学理性探索”。著名思想家、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表示,“东西问”开栏三年多来已颇具影响力,在全球单向主义突出的背景下,文明互鉴的主题应被大家所重视,拓展文明对话的深度和广度。美国《中国政治学杂志》副主编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评价“东西问”称:“这是一个当下越来越少见的坦诚直率的东西方对话论坛。”知名汉学家杜赞奇接受“东西问”专访后表示,“这一系列关于全球化时代的东方和西方问题的访谈,在世界上是非常需要的。这些采访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准备的,答案都是坦率的。”

“东西问”并重多语种传播,截至2023年底,逾200篇重点稿件通过与华侨大学等高校、中国日报等媒体的合作机制,被翻译为英、法、德、俄、西、葡、日等七种语言并出海传播。相继在香港、北京、伦敦出版中文繁体、简体、英文版精选集,英文版于2023年11月2日上线OpenAccess平台。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东西问”专栏展现了较为出色的新闻性、思想性、针对性。该专栏紧扣时代脉搏,通过深度报道和高端访谈,挖掘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引导受众建立对当代中国的全面认知。同时,它聚焦重大、突发、热点、敏感问题,以学理型探讨打开东西文明交流的“问号”,体现了高度的针对性和创新性。此外,“东西问”专栏的传播力广泛,不仅在国内主流媒体广泛转载,还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精准落地,有效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对推动中西文明交流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集体人员名单

作品标题:东西问 

作者(主创人员):

张雷、陶光雄、俞岚、文龙杰、安英昭、崔白露、龙敏、彭大伟、贺劭清、高凯、许婧、李晗雪、樊中华、杨程晨、阿琳娜、徐文欣、李金磊、应妮、金旭

编辑:

吴庆才、董会峰、魏群、黄耀柏、毛建军、尹宁、谢萍、齐彬、张量、唐伟杰、夏宇华、魏晞、赵文刚、苏丹、宋哲、韩禹、徐皇冠、徐雪莹、王肃宁、王宗汉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苏影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07121240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