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滇敏

2024-10-30 14:5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李滇敏同志事迹材料

  一个副刊编辑的三十年

  李滇敏,江西日报高级编辑。从事新闻工作33年。

  从业以来共获得中国新闻奖8次,其中一等奖4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获省级以上业务奖项140余次。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中青年文化名家,当选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策划打造的全媒体文化IP“寻赣记”入选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三十年扎根党报,始终做时代发展的记录者传播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因为对副刊、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李滇敏1994年走上副刊编辑岗位之后,一直干到今天。

  她有着高度的新闻敏感和新闻自觉。30年来,凭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编辑采写了一批高水准的作品,推出了一批有特色的栏目,策划了一批有创意的选题,组织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打造了一个爆款全媒体文化IP,使江西日报副刊影响力不断提升。

  她坚持副刊必须关注时代、关注现实,以优雅、昂扬的姿态加入弘扬主旋律的大合唱中。她抓住热点,围绕国庆、建党、建军、改革开放、伟人诞辰等重要时间节点,抗击非典、新冠疫情、抗洪抢险、抗冰救灾等突发事件以及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书香社会建设等重大主题,策划推出一大批主题鲜明、形式活泼,令读者入眼入脑入心的策划。她还围绕中心工作,以主题征文的形式引导写作者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其中“江西是个好地方”全球征文活动吸引2000多名国内外写作者参与,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人次。

  30多年来她笔耕不辍,成果丰硕。2005年,江西瑞昌地震,她和同事在余震不断的现场写下《有一种表情叫不屈》,丰富的细节、鲜活的故事让这篇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12年,她和同事在鄱阳湖小岛上与养鹤姑娘邹进莲同吃同住同劳动数日,《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8年,她和同事在瑞金采访5天,走遍了红都最红而从前最穷的地方,《红都脱贫记》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08年冰灾,她一周内行程数千公里,写下数万字的报告文学;2010年洪灾,她在大堤、安置点上来回奔忙,一周之内完成两个整版的报告文学,抚慰受灾的乡亲,激励全省人民战胜洪灾的斗志……30多年,她一直在新闻现场锻造 “四力”。

  与时俱进谋发展,始终做副刊创新的实践者推动者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变化,李滇敏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副刊理念。她倡导关注时代、关注百姓的副刊风格,2002年在全国报纸副刊界较早组建报告文学创作队伍。20余年间,她把报告文学做成了江西日报副刊的“拳头产品”。2013年,同事参加龚全珍事迹采访团,回来以后聊起老人对老伴甘祖昌的怀念,她敏锐地从故事中发现了“传承”这个角度,并和同事一起精心打造了《老伴——听龚全珍讲甘祖昌的故事》,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次年,老阿姨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老阿姨时,殷殷嘱咐,要把甘祖昌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她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后迅速做出反应,向报社建议开辟文艺评论版,并主动请缨担任主编。文艺评论版创刊10年来,既着眼身边的风景,又关注远处的潮流,不仅打造了江西文艺评论的一块高地,还推动了江西文艺创作。她始终坚定正确的价值立场,在众声喧哗中旗帜鲜明地发声。2021年,针对文娱领域流量至上、“饭圈”乱象等问题,她策划推出了《涵养一“网”正气》《打造满“屏”清风》《让粉丝文化向阳生长》等系列评论,彰显了党报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党报副刊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者,李滇敏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打造了全媒体文化IP“寻赣记”。立足江西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播,融新闻性、知识性、文学性为一体,以新颖的创意,将版面、短视频、直播、H5、海报、地图、折页等组合、融通,形成全媒体传播,让优秀传统文化鲜活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从考古看江西”“从古籍看江西”“课本里的江西”“书院江西”……一季季“寻赣”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读懂中国文化,全网总点击量突破2亿人次。2023年“寻赣记”入选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她还自觉探索向世界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副刊路径,策划推出一批走向国际的副刊作品。《爱爱》《我的外国留学生朋友》《救援,跨越山河万里》《发现家乡》等文字和融媒体作品在海外得到了较好传播。一只受伤的白鹤在江西被救,伤愈后被送往吉林莫莫格追赶北归的队伍……报告文学《爱爱》的国际传播让这只名叫“爱爱”的白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三等奖。

  乐为他人做嫁裳,始终做久久为功的耕耘者奉献者

  她努力发扬副刊传统,把副刊打造成出作品出人才的高地,打造成读者心灵的花园。一大批作者从她编辑的副刊上成长起来;一大批作品经她编发后获得中国新闻奖、冰心散文奖等奖项,被各类选刊、选本转载,《井冈杜鹃红》《青花》还被央视拍成电视散文,更多的作品被新媒体以各种形式推送,成为爆款。2005年以来,江西日报副刊推出的报告文学作品先后10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她把翻译学中“信、达、雅”的标准移植到编辑实践中,提出编辑“三境界”:真实、准确和美;她以极端严谨细致的作风对待每一篇稿件、每一块版面,积多年经验,优化编辑流程,在三审三校的基础上坚持“印前唱校”,并以此为业务课堂,做好业务交流、新人传帮带工作,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

  她还在版面上推动 “挖掘弘扬赣地文化”工程,推出 “城记拾遗”“赣地密码”“听博物馆讲故事”等栏目,为弘扬地方文化作出了贡献。

  作为党报副刊编辑,李滇敏有成就他人的胸怀。2003年,江西省第5届谷雨文学奖为她特设“青年编辑特别奖”,表彰她“溪流般的清澈和阳光般的温暖”,这是江西谷雨文学奖历史上唯一的编辑奖。2004年,以江西日报副刊为依托成立了江西省散文学会,李滇敏负责学会的日常工作。20年间她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数百次征文、采风、研讨等公益活动,并积极为新人和基层作者撰写评论,助力 “江西散文现象”出圈。

  敢将十指夸针巧,乐为他人做嫁裳。这是一个副刊编辑的骄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景云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