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奔

2024-10-30 14:5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西部,一个士兵的葬礼 

  3月10日,我们在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途中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队伍,是风尘中扑面而来的花圈和低回的哀乐拦住了我们行进的脚步。这个地方叫叶城,离乌鲁木齐大约1800公里。 

  护送的战友们异常悲痛,遗像上是一张年轻的有点稚气却又十分可爱的脸庞,那两只黑黑的眼睛注视着前方。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叫陈才君,只有3个多月的军旅生涯,年仅19岁。 

  3天前,陈才君所在的排进行双杠二练习训练。他上杠做直臂摆浪时,对班长王林说“我有点头晕”,班长便让他下杠。他的两脚刚着地,突然瘫软,战友们手疾眼快地将他抱住。只见小陈口吐白沫,眼睛翻白,舌头发白,昏迷不醒。之后,医护人员尽了全力抢救,但边疆地区的突发病“心脑缺氧综合症”还是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人在高原,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 

  载着陈才君遗体的灵车驶进了荒漠中的一座烈士陵园。这里掩埋着30多位烈士和250多位因公牺牲的官兵。这时是上午11时,南疆的太阳刚刚升起不久,南疆军区阿里军分区留守处侯政委宣布:陈才君遗体告别仪式开始。神情凝重的数百名官兵依次从陈才君的遗体前走过,和他作最后的诀别,每个人都在流泪。 

  陈才君的排长张洪兴泪如雨下,痛哭失声。张排长不能不哭,因为陈才君是他喜爱的一个兵。 

  去年12月3日,四川籍新兵到达叶城。张排长得知有个新兵的父母离异,立即召来问话。第一次相见的他们有这样一段谈话: 

  “你知不知道你到什么地方当兵来了?” 

  “知道,我要到西藏阿里当兵,是边防军人。” 

  “你了解不了解阿里?” 

  “阿里是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工作过的地方。”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 

  “阿里是雪域高原,是世界屋脊,条件艰苦,气候恶劣。” 

  “你怕不怕?” 

  “不怕。我们家的好男人都当过兵,当兵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越艰苦越能磨炼人。” 

  短短一席话,令张排长对这位全排个头最小的新兵刮目相看。他立即站起来拉着陈才君的手说:“走,我带你去军人服务社打个电话,给家里报个平安。”电话通了,听见陈才君高兴地和母亲通话,张排长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带好这个兵。 

  面对艰苦的训练,张排长总是担心陈才君小小的个子能不能顶得住。陈才君回答张排长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累!”各项训练科目考核,他项项都能过关。 

  新兵训练结束后,一部分人要上山守卡。有的新兵害怕上阿里高原,陈才君找到张排长,急切地说:“排长,我不怕。我要上山,去骑马巡逻,去站岗放哨,做一个真正的边防战士。”他知道张排长是山上派下来的,经常问长问短,还在日记中写下“我一定要上阿里高原守边防”的豪言壮语。然而,陈才君壮志未酬身先去,怎能不叫张排长肝肠寸断。 

  战友们忘不了,在陈才君和大家相处的日子里,他给大家带来许多的欢乐和笑声。每当训练间隙,只要班排长一句话,陈才君不是为大家跳一段热情奔放的霹雳舞,就是唱一首优美动听的通俗歌曲,大大方方,从不忸忸怩怩。今年春节,部队举办联欢晚会,要每个班出一个反映新兵生活的节目。陈才君领受任务后,反复地听军旅歌曲,寻找感觉,最后编排了一个集体舞《新兵一日》,并带着全班新兵加班加点排练。这个节目彩排时是最好的,遗憾的是正式演出那天,他们刚演了2/3,别人以为已经演完就将大幕拉上了。即使这样,这个节目还是获得了二等奖。 

  陈才君平时并不多言。新战士李祖宴的脚腕扭了,他轻轻地走来,不顾自己一天训练的劳累,帮战友推拿按摩,解除了病痛。新战士王合兵练投弹时拉伤胳膊,他又轻轻地走来,不厌其烦地为其治疗……战友们都说,陈才君是一个充满爱心和上进心的人。他帮班里所有战友整理过内务,打过洗脸水,无论是他自己值日还是别人值日。连里、排里组织的义务劳动,他也总是走在前头。新战士曾志亮从别处调来,人生地不熟,陈才君主动找到他,轻轻地说:“你一个人谁也不认识,你要谈心就找我吧!”后来,他俩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同班新战士韩冬永远忘不了,去年12月8日,全排战友为他过的那个生日。陈才君既做主持又表演节目,充满感情地演唱《生日快乐》,那动人的歌词韩冬仍然记得:“你的生日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的朋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他流浪在街头……” 

  心灵手巧的陈才君还用装蛋糕的盒子为韩冬做了一顶礼帽戴在头上,并用纸叠了两只变形玩具赠给他,上面写着:“祝韩冬生日快乐!”“祝你在军营中生活快乐!”那歌声和礼物,使韩冬觉得部队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战友的情谊是那样纯洁美好。 

  望着陈才君安详的面容,韩冬在心里默默和他告别:“才君,你安息吧,你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将永远怀念你。我会带着你赠给我的礼物上高原,实现你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梦想。” 

  葬礼上有两位女性———陈才君的母亲陈春芳和小姨陈桂英,令人同情。她们辗转几千公里从四川老家赶到叶城。她们以为君君只是部队电报上说的“病重”,带来了他爱吃的香肠、米花糖等食品。然而,离开她们仅仅3个多月的君君已长眠不醒。陈妈妈目不转睛地盯着儿子的脸庞看着,没有眼泪,没有悲伤。这真是一位非同寻常的母亲,一位坚强的母亲。下葬时,陈妈妈一边从口袋里一把接一把掏出大米朝墓穴里扔去,一边不停地说着“绝情”实际是充满深情的话,令在场的人悲痛不已。 

  她的儿子是多么好的一个儿子啊!离异后的日子,她的心情一直不好,什么家务活都不愿干。小君君不到10岁就担负起了一天做3顿饭的任务。天长日久,连亲戚朋友都说君君炒的菜就是好吃。9年多时间,无论天阴天晴,无论刮风下雨,君君每天中午、晚上都要给在镇上做事的妈妈送饭送菜,从没有耽误过一顿。 

  君君不愿意让别人提起爸爸妈妈离婚的事,有时陈春芳痛恨地数落前夫的种种不是时,君君总是说:“妈妈,那是你们大人之间的事,别对我说,好吗?”“妈妈,爸爸已经组成了新的家庭,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我们不要再恨他,好吗?”每次去看奶奶和爸爸的时候,儿子总是跟她要点钱,买点吃的东西。他说:“奶奶这么大年纪了,我怎么好意思空着手去看她呢?”入伍走时,他去和奶奶和爸爸告别,他又怕母亲知道后生气,再三叮嘱小姨:“千万别告诉我妈妈。” 

  到部队之后,君君心里最牵挂的还是妈妈。他先后给镇长及很多叔叔阿姨写信,要他们帮助他照顾妈妈。今年春节,他总共领了120元津贴费,就给妈妈寄回家100元。2月14日,他又给家里写了最后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这已是第3封信了吧!我前天才收到您的来信。近来家中一切都好吧。听说您把租的房子退了,在铺子里干活习不习惯?怕不怕?现在没人做饭给您吃,只有靠您自己了,在这里我要真心地对您说句:“对不起!” 

  妈妈,过年的时候我没有给您打电话回来,不会生气吧?说句实在话,我到电话亭去过几次,拿起电话又让给了别人。因为我想,不光是我一个人想家,而是所有的边防战士都很想家。再者,也因为怕过年那天打电话回家,引起你们心情不愉快。妈,请放心,我对部队已经适应了。班长对我很好,战友们都很有同情心。每天的训练强度加大了,但我能挺得过去。 

  祝身体健康,欢乐与您相伴! 

  儿:陈才君 

  2000年2月14日 

  陈妈妈在坟前和儿子诀别:“君君,你出生在‘八一’建军节那天,你从小就喜欢部队,你选择了当兵,妈妈不埋怨你。你也不要担心妈妈,妈妈会很好地生活下去。这个陵园里埋的都是你的战友,你就和他们在一起吧……” 

  战友们在陈才君的坟头插上一块木牌,木牌上写着:“陈才君,男,1981年8月1日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团员,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人,1999年12月入伍,系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新兵二连二排六班战士,于2000年3月6日18时50分病故。”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 张景云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6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