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同志事迹材料
高山同志,中国青年报社编委、报纸总编室主任,高级编辑,从事新闻工作30年。该同志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中国青年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价值理念,始终坚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同志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党的大政方针和政策。
该同志长期奋斗在总编室夜班一线岗位,在30年的新闻职业生涯中,有24年奉献在夜班岗位,至今仍在上夜班。该同志为人淳朴,爱岗敬业,锐意创新,编辑采写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报道,先后获中国新闻奖7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另获集体二等奖1次),获五四新闻奖特别奖等省部级奖励多次。2015年3月,获2013—2014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16年6月,被评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近年来,高山同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团队、培养年轻编辑等工作上,总编室85后、90后编辑已成为中坚力量,多名同志获中国新闻奖,仅在2023年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总编室同事主创、参与编辑的作品就获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2022年5月11日一四通版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一、发扬“三牛精神”,长期坚守夜班一线,做报纸的“排雷员”“守门员”
高山同志从1998年4月调入中国青年报社总编室起,一直严谨求实,兢兢业业,坚守在采编一线,做报纸的“排雷员”“守门员”。每年3月的两会报道都是报社一年里最重要的战役性报道,从2003年至今,该同志参与了全部的两会报道任务。两会报道一般只有十几天时间,但参加报道的编辑记者人人都会感到“累得脱了一层皮”。该同志还参与了抗击非典、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报道,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的报道等等。
2013年的两会是换届的大会,时间长,压力大。高山同志值夜班,患了重感冒,通宵剧烈咳嗽,“像要把心肝肺咳出来一样”。两会之后紧接着是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第一次出访,意义重大。该同志一直带病坚持上夜班,经常通宵工作,不敢倦怠。这场重感冒直到当年6月才痊愈,在这期间,该同志没请一天假。“在总编室夜班这个岗位上,作为一版编辑需要的是坚守、担当、付出,这一切,都是为了党的新闻事业,为了报纸的出版安全”。
二、坚持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编辑采写了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报道
在报社党委、编委会的领导下,高山同志带领报纸总编室的同事坚持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创新新闻编辑形式。按照中央改进文风的要求,最近几年,中青报一版大幅压缩会议新闻报道,与此同时,在一版等版面开设“走基层”专栏,记者深入基层采访的报道在一版刊发的比重大大增加,过去很难上一版的“小人物”现在出现在一版,甚至是头条。视角小,触点小,以小衬大,表现力更强,努力做到接地气、察民声、达天听。现在,中青报每天追求的理想模式是,有一个好头条,一个好主打,一篇好评论,一篇好消息,一张好图片,一个好版面。一版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栏目:中青视线、中青评论、中青观察、走基层等。
参加新闻采编工作以来,高山同志独立、参与采编的多篇作品获国家级奖励。2003年10月,参与编辑的作品“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2002年度)一等奖;2005年8月,参与编辑的作品《制度的魅力》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2004年度)二等奖;2007年8月,采写的作品《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2006年度)二等奖;2008年8月,参与编辑的作品《我给总理递条子》获中国新闻奖(2007年度)三等奖;2010年8月,编辑的作品《河北大名:县府大院一用五十年》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2009年度)二等奖,2015年8月,参与编辑的作品《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2014年度)二等奖。另外,2020年11月参与编辑的《视频聊天网站缘何成毒品“专卖店”》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2019年度)文字系列报道二等奖(署名为集体)。
2006年至2007年在山西记者站驻站锻炼期间,高山同志发表了多篇有一定影响的报道,如《假记者横行吕梁山》《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等。2007年10月,高山同志作为十七大记者,采访报道了党的十七大,发表了《一条红线 一面旗帜》等有一定理论深度、思想深度,有较大影响的稿件。
三、拥抱融媒时代,创新版面编排,打造可视化精品
在日常编辑工作中,高山同志特别注重版面设计、标题制作和图片的运用。在版面设计上,丰富版面元素,提升“可视化”程度,努力使版面既有表现力,又有冲击力。努力做活标题,使之灵动起来,简洁、口语化、多用动词。比如,刊发一篇一个肌无力的小伙自强不息的报道时,把标题改为《肌无力生命有力》,简洁、朗朗上口;比如,一篇博士扶贫的稿件,把标题改为《密码学博士破译“贫困密码”》。在选用照片时,高山同志十分注意照片的新闻性、细节性、感染力、冲击力。选用照片时,努力做到坚持一个核心:以新闻价值为标准选用照片;讲求两个辩证关系:注意照片视觉冲击力与版面的平衡,选用照片“求美”而不“唯美”。
近几年,融媒浪潮汹涌而至。高山同志带领中青报总编室同事,拥抱融媒时代,创新版面编排,努力打造可视化精品。每年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都要重新设计报头,庄重热烈;报纸用大幅照片、图表、海报,富有冲击力、感染力;很多报道配了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看视频、H5、图表等融媒体产品,让读者能从容地在多媒体中穿梭。近年来,在重大日子、重要节点,中青报的报纸版面都要预先筹划,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其中,中青报2021年7月2日的建党百年一四通版、2022年5月11日的建团百年一四通版图文并茂,富有冲击力。报纸总编室和视觉中心团队主创的建团百年一四通版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在长期的新闻采编实践中,高山同志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在《中国记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