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征同志事迹材料
闫征,现任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视频中心副主任、全媒体记者。从事新闻工作15年来,她与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同频共振,从网络主持人到全媒体记者,用指尖和镜头记录时代变迁,创作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新闻产品。她曾8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中国记协第十届理事会特邀理事,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2021年与所在团队一起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全国工人先锋号”。
挑战者的脚步:拥抱变革,勇闯融媒新天地
2009年,闫征迈入新闻行业成为北方网的主持人。从那时起,网友们记住了一个网名叫“明朗”的姑娘。明心向善,朗目润情,以爱的名义织就清朗的网络,用情的志向照亮梦想的征程!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她凭借细致的观察能力,敏锐的新闻嗅觉,采访了大量优秀的新闻作品。她主持的网络访谈《公仆“赶考”记》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参与创作的《“当代鲁班”的中国梦》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让大山深入的梦想启航》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18年,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成立,让来自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携带着不同新闻基因的媒体人走到了一起。主力军进入主战场,融各家之长、汇众人之力、合网络思维、建设全媒体,释放出巨大的新闻生产力。闫征感到:尽管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使命、职责没有变,但新闻生产样式却变得多元多样。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跳出主持人的舒适圈,成为一名全媒体记者。随后的6年时间,她先后5次荣获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的各类奖项。
记录者的笔触:践行“四力”,用情抒写新时代
闫征深知做出有温度、有思想、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发出有震撼、有启迪、有影响的空谷足音,才能无愧于新闻记者的称谓,也才能诠释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时代内涵。
2018年,她与团队负重百余斤设备,用“飞机+汽车+徒步”的方式,走进甘肃陇南大寨村,拍摄作品《臊子书记》,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一等奖。这是中国新闻奖增设媒体融合奖项后,由地方新媒体集团首次摘得的桂冠。在颁奖报告会上,闫征作为全国7位发言人之一汇报了作品的创作历程和天津媒体融合经验。
新闻的力量不仅在于记录,用直播带货的方式,让贫困地区的产品走向市场,让新闻成为脱贫攻坚的助力器,这是属于新闻人的自豪。闫征与团队一起策划《新闻扶贫,我们在一起》、《老乡别急,我们帮你》等系列公益活动。“相声味儿、家宴范儿、云连麦”,将移动时代新玩法汇集一起,制作105篇报道,全网总点击量突破4300万。11场直播带货活动累计成交额达5180余万元,展现出新闻扶贫活动“连点成面”的传播力量。活动入选中国记协2019、2020年“中国新媒体扶贫十大优秀案例”。《老乡别急,我们帮你》获广电总局“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用主流媒体的价值担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振了信心,将正能量精品传递给亿万受众。
她还带领团队走进甘肃、湖南等9省,制作30余部反映中国乡村振兴的幸福故事。《奔跑的蜗牛》、《回乡人》等近10部作品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央视新闻频道等刊播。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大型MV《江山如画》展现了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2021年12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文章为作品点赞。
2020年初,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采访身处武汉抗疫的张伯礼院士,被看成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闫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采访了10位张伯礼的“身边人”,以5张刷屏网络的照片为切口,在“困难模式”下完成“泪点故事”。《无胆英雄张伯礼》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重要时刻,记者不仅没有缺席,更通过细节彰显榜样力量。
守创者的探索:坚守理想,创新表达新方式
融媒体时代,闫征是一位执着的守创者,秉持着新闻理想的烛火,用创新的笔触,书写着中国故事的绚丽篇章。
2019年,她接到任务为“时代楷模”创作一部融媒体作品,她大胆提出用rap的形式制作音乐故事。作品《向梦想出发》得到中央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不仅在全国30多家省级卫视播出,在B站、全民K歌等新媒体平台更有着超乎意料的传播效果,全网点击量突破 4 亿次。融合创新的表达,让青年网友热血澎湃、记忆深刻。
2021年,为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闫征与团队以“手绘长图+H5互动+短视频”的媒体融合创意形式策划推出作品《稻子熟了》,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传播力,让受众在互动参与中感受新闻的深度与温度,是对内容、形式、技术完美融合的一次积极探索。
闫征也是媒体技术创新的积极倡导者与实践者。在她的带领下,团队不断探索新媒体技术与新闻内容的深度融合,虚拟主播“云小朵”的问世,为新闻报道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灵动。运用目前最先进的“虚幻引擎”技术推出创意XR短视频《桃源仙境》,让博物馆的传世文物真正“活”起来。全国两会期间,利用AI、AR、MR等技术,推出《春AI大地》《“拼”出新图景》《云瞰京津冀》等爆款作品,成为两会期间科技赋能传媒、提升传播效能的鲜活例证。
瞭望者的视角:讲好故事,传播时代新风貌
闫征始终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为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她曾两次参加中宣部“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分获优胜及优秀选手称号,三次代表天津参加全国巡讲。
在做好对内传播的基础上,努力将中国声音更好地传播到海外。《科学的中医药》以外国人的视角讲述张伯礼及中医药抗疫的故事,全球总点击量达到1002万,包括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德新社等在内的155家海外主流媒体刊发;《我和我的家乡@最美乡愁》大型融媒体报道,邀请外国留学生走进中国农村感受乡村振兴,一份手绘画报通过《天津日报》特刊的形式发行,利用津云AR扫描技术实现了将短视频跃然纸上。近30家海外华文媒体转载,成为国际了解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荣获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从网络媒体的先行者到融媒体时代的领航员,闫征始终坚持新闻理想,用最贴近人心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她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融合,更是内容、人才、资源的全面整合,是新闻理念与时代精神的深度融合。她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让真实而动人的中国故事,成为照亮时代前行的温暖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