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找到那个头破血流的年轻人 |
体裁 |
报告文学(报纸) |
|
|
|
字数 |
7747字 |
|
作者 |
杜佳冰、陈卓 |
编辑 |
陈卓、李沛然 |
|
原创单位 |
中国青年报社 |
刊载单位 |
中国青年报社 |
|
刊发版面名称及版次 |
冰点周刊中国青年报05版 |
发表日期 |
2023-11-22 |
|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
这篇稿件记录了交警和很多普通人共同挽救一位身患重病的年轻人的故事。记者获知选题后,切实践行脚力,历经三次转乘,独自深入山区采访,与当事人共同生活一周,采访了10余位相关人员,在当事人、交警、出租车司机的分别带领下,3次重走事发路段,完善新闻事实的多个面向;善用眼力,认真观察,调动五官进行沉浸式采访,并通过监控画面等细致还原了有张力的新闻现场,带读者沉浸式感受一次全城救助。同时,记者不惜笔力,用细腻的笔触,精巧的结构编排,丰富的细节,使文章兼顾新闻性与文学性,如电影画面一般,呈现一位青年的困顿坠落与社会群力的托举;动用脑力,不只于写一场全城救助,而是把一个年轻人面对困难的不屈和坚韧、陌生人像涟漪般不断扩散的大爱融入其中,让一场历时3个月的救助展现更出丰富的层次。稿件沉静有力,获得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评价,复旦大学新闻学副教授洪兵称:“这一场大梦看得我眼睛一会明一会暗。”著名非虚构写作者关军评价:“或许是今年读到的最好特稿之一。写得准确、精炼而平和。”一位编剧评价:“全新的‘侦探片’,故事可扩容的空间很大,建议拍成电影,主题是善良。” |
|||
社会效果 |
稿件刊发后,冰点公众号的阅读量很快到达10万+,文章被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微、湖北交警官微、中国新闻网、《人物》杂志、搜狐新闻、凤凰网、长江日报等平台相继转发,多篇转载都有10万+阅读量。澎湃新闻第六声栏目还将此稿翻译为英文转载,进行国际传播,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力。许多读者、公益组织找到报社,希望联系当事人捐款、捐物。相关政府部门对此稿高度重视,积极对当事人邹诚俊进行后续帮扶,对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烟雾病手术,已于2024年1月完成第一期开颅手术,当事人目前愈后良好。2024年1月,中共宜昌市委文明办将交警张星评为2023年第四季度“宜昌好人”,推荐语写道:“该事件以《找到那个头破血流的年轻人》为题报道后,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3月,交警张星再次获评“2023年度宜昌市最美志愿者”。3月28日,“救助邹诚俊群体”被评为“感动宜昌”2023年度人物,推荐语写道:“点点萤火,汇成灯塔!因为有光,曾经在黑夜中踉跄的人,有了无惧前行的力量! |
|||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 |
这篇冰点特稿小切口折射大时代、呈现人间大爱大主题。从发生在都市里的一起交通事故出发,深入挖掘,工笔细描,向读者徐徐展示了一幅新时代人们顽强不屈、互助互爱的温暖画卷。该作品采访扎实深入,文风朴实,写作精致,生动可读,细节、层次丰富,在几个层次有序展开的过程中,可知可感的新时代故事跃然纸上。有媒体作为范文研读,国内外传播影响广泛。初评认为,这是一篇体现正确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新闻性与艺术性俱佳,影响力与思想性兼顾的报告文学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