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代表主创团队分享《通向繁荣之路》的创作体会和一些难忘的点滴。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我依然清晰记得,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的前一天,《通向繁荣之路》系列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完成首播。作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推出的核心纪录片,我们从创作之初,就抱着非常朴素的想法——就是要用一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电视作品,阐释解读好这个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源自中国、面向世界、惠及全人类的伟大倡议。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我们用半年时间精心打造的《通向繁荣之路》,在大小屏、国内外立体传播,各方反响热烈。回顾节目的创作过程,有几点体会跟大家分享。
首先,想要讲述伟大倡议的提出和实践历程,就要紧扣新时代的脉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深一点、再深一点。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将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涉及“一带一路”的讲话、演讲、致辞全部整理出来并深入研读;讨论会、分析会开了数十次;我们还调研走访了数十个部委和研究机构;对习近平总书记近30万字的公开演讲文本进行词频分析。这些苦功夫、笨功夫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伟力,领悟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性传承弘扬丝路精神的定力决心。
第二,想要记录伟大倡议最真实、鲜活的实践,就要不惧艰难险阻,到“一带一路”项目最火热的地方,离受益的人民近一点、再近一点。我们派出十多路摄制组赴国内外典型地区,并与总台8个驻海外总站、20多个国内总站协同,研究挖掘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故事。这些典型故事的发生地大都交通不便,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深入现场采访。酷暑时,在塞内加尔北部最干旱的地区,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一位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村子的老人对记者说,他非常感谢中国人来帮他们打井,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去中国看看。这段同期声生动地表达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真挚而朴素的情感。
最后,想要制作纵贯古今、新知迭出的大片,就要用符合新时代气息的表达方式,形式新一点、再新一点。我们系统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倡议的内涵外延和发展脉络;通过大数据挖掘、可视化设计与政论、纪实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现共建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运用“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理念,活化明代典籍中的《郑和航海图》、勾勒中欧班列在世界版图上织出的贸易网,让观众直观感受“一带一路”连接古今的历史厚重感和共建国家生动实践带来的震撼。
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弹指一瞬;但十年,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世界各地的人们,跨越山海、消除隔阂,携手推动历史滚滚向前。未来,我们将继续出发,记录这条通向繁荣之路的巨变,讲好从“我”到“我们”,从“中国”到“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