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媒体变革浪潮中,新闻记者如何自我迭代,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自注册“记者之家”大学堂教育平台,我便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次关于新闻业务的学习旅程,更是一次自我革新与蜕变的过程。在这里,每一课都像是打开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新闻行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传统的新闻采写技巧到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每一场深入浅出的讲解都如同甘霖,滋养着我对新闻事业的热情与追求。尤其在“平顺古八景”的拍摄实践中,这份体验变得尤为深刻,它不仅检验了我的学习成果,更促使我在全媒体环境下实现了业务创新的初步尝试。
在“记者之家”大学堂,老师们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揭示了一个个新闻故事背后的逻辑链条。从选题策划到采访技巧,再到编辑加工,每一个步骤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使我认识到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并非偶然之功,而是需要把深厚的专业基础与敏锐的洞察力相结合。特别是在全媒体环境下,时效性与深度性的平衡成为了新闻记者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之一。我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平顺古八景的拍摄成为了最佳例证。
平顺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永清行走乡间寻找平顺古八景最佳拍摄点。
拍摄平顺古八景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仅是对家乡大好河山的一次深情致敬,也是在全媒体环境中讲述古老故事的一次创新尝试。一路走来,我深刻领略了“太行山城、美好平顺”的独特魅力,更提升了我的摄影技术。
岁月流逝,沧桑变化。今天的平顺人对曾经让文人雅士流连忘返、津津乐道的平顺古八景知之甚少,残存在记忆中最多的就是几个文气十足的雅号。然而,站在古八景的每一处,我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这些美景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瑰宝,见证着家乡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人民的美好愿景和期望。
平顺县在太行山南端的上党盆地边缘地带,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山清水秀,自然景观优美。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取“平顺百世之泽”之意赐名平顺县。自明朝以来,许多文人雅士驻足流连于此,为之吟诗作颂,写下了名篇佳作。许多风景佳处,也因不朽诗文的点染而传美于天下。平顺古八景为:青羊卧月、彩凤仪春、赤壁悬流、龙门奋蛰、虹梯接汉、玉峡通天、梵宇神灯、琳宫仙笔。
平顺古八景之赤壁悬流。
平顺古八景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体现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说。拍摄之前,我查找阅读了大量关于古八景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它们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地理位置,还与当地的乡土文人和摄影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灵感。
由于古八景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便,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前往拍摄地点。青羊卧月,顾名思义,是一只巨大的石羊静静地卧在山坡上,与天空中的明月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拍摄中,我注意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将这些元素也纳入镜头中,以展现出青羊卧月的完整美感。山坡上绿树成荫,青羊的造型栩栩如生,仿佛一只真实的羊在山坡上休憩,凝视着远方的天际。而月亮则高悬在天空,洒下柔和的月光,为青羊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梦幻的面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在拍摄中,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来捕捉这一美景。近景可以突出青羊的细节和质感,让人感受到它的雄伟和壮观;而远景则可以展现出青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广阔和深邃。
平顺古八景之青羊卧月。
由于天气和光线等自然因素的变化,经常需要重新调整拍摄计划和参数设置。但是,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我不断思考和创新,努力寻找最佳的拍摄时机和角度。创新的拍摄方式为摄影作品增添了不少亮点和看点。为了更好地展现古八景的魅力,我还尝试了一些新的拍摄手法和技巧。例如,我运用了延时摄影技术记录了美轮美奂的“夜空之境”中的景象,展现出梵宇神灯的昼夜之美。
回顾这次拍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记者都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与时俱进的技术应用能力。而平顺古八景拍摄项目则是在“记者之家”大学堂学习基础上,对我创新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巧妙结合,创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具时代特色的作品。
平顺古八景的拍摄留给我的思考与启示是长久的。我将继续秉持学无止境的信念,不断探索新闻报道的新路径,用镜头和笔触,传递正能量,致力于成为一名既能扎根传统又能拥抱未来的全能型媒体人。(作者: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