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这么大的事,稿子都没有,直播说了一个半小时

2024-11-15 10:13 |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今年夏季,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管涌险情。汛情期间众多直播作品,让人们认识了新华社音视频部记者胡函博。

  从怀揣主持梦想的少年,到如今的新锐全媒体记者,胡函博经历了什么样的成长故事?他是如何一步步提升自身能力的?

  胡函博向中国记协“新锐记者说”栏目来稿,分享见闻思考。

  新锐记者说 | 这么大的事,稿子都没有,直播说了一个半小时

  本文作者:胡函博

  2024年7月5日16时许,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管涌险情。因为参与这一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很多业内同行和网友认识了镜头前的我,也有很多人问我是不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

  我没有读过播音专业,却从小有一个主持梦,走上新闻道路也与此息息相关。

  小时候看电视,我经常模仿播音腔,幻想着自己也可以把头发梳成大人模样,面对镜头侃侃而谈。

  2015年,我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并在2016年参加了第三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获得了吉林赛区亚军——我是当时唯一一位非科班出身的获奖选手。在全国总决赛中,我进入“十强”,这一意想不到的成绩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

  我开始旁听新闻相关专业课程,和新闻系的同学一起学习新闻理论,采写稿件;和编导系的同学一起在校电视台拍片子;和播音系的同学一起出早功练声,考下了普通话等级证书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A证……

  2018年我大三,新媒体来势汹汹,媒体融合转型成为肉眼可见的时代趋势,全媒采编人才成为行业刚需。

  综合考虑新闻业界发展态势和自身专业背景、兴趣等,我考研进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深造,希望可以做到理论、实践“两手抓”。硕士阶段的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在全媒时代,无视频不传播。我们除了要有视频技能,更关键的是要有新媒体嗅觉和思维。

  2022年,带着“做一名真正的全媒记者”的理想,我考入新华社音视频部,开始记者职业生涯。

  对于一名年轻记者而言,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是最好的试金石,是快速提升业务能力的最佳机会。

  7月8日22时31分,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大堤决口完成封堵,我结束了决口封堵之前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解说直播。可因为时间紧张,此次直播其实是在准备时间不到两分钟、手中完全没有文稿的基础上完成的。

  从7月5日险情发生开始,我和视频团队的同事们就一直坚守在灾区。这几天里,我仔细研读新华社发布的每一篇灾情稿件,留意各大媒体不同角度的现场报道,记录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了解决口施工现场、“第二道防线”钱团间堤、灾区安置点、群众自发创办的爱心食堂等不同点位的情况……

  以上这些都成为了我直播解说的内容来源,支撑我可以在一个半小时里一刻不停地输出信息。

  此次直播的观看量超过5000万人次,登上微博热搜,在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获得强烈反响,是所有媒体直播中热度最高的一场。

  那一刻我深刻理解了一句话:出镜记者必须做到“手中无稿、心中有稿”。这也是一个全媒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信息输出能力。

  重大突发事件只是偶然,绝大多数时间里,新闻工作者要在平淡的日常中发掘有价值的内容。

  短视频时代,全媒记者必须能驾驭短视频的策划与生产,了解受众喜好。在这一方面,我以新华社音视频部官方新媒体账号“秀我中国”为主要平台,做了诸多尝试。

  受众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视频开头的5到10秒不能吸引受众,那么这一视频大概率就会被划走。

  为此,我努力变成一个“互联网原住民”,在视频开头引入互联网亚文化内容和新颖的话语表达方式;在视频中间插入各种幽默的表达;在结尾处升华价值,以此吸引受众并持续把握受众情绪。

  幽默是内容的润滑剂,这种能力来源于记者对互联网亚文化语境的关注,对新型话语表达方式的探索与尝试,对新型媒介内容生产技术的学习与大胆应用,心中时刻有受众并能真正与之平等沟通。

  最后我想说,全媒记者固然要掌握写作、出镜、拍摄、后期制作等多种技能,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精通所有多媒体采编技能——就像极少有篮球运动员可以把五个位置都打好。


  真正的全媒化不是技能的全媒化,而是思维的全媒化,记者应在做到技能层面“一专多能”的基础上,以全媒化的视角做好新闻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播音主持的梦想是一扇小门,推开它,我却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新闻传播世界。

  遇到重大事件时“在场”,做日常报道时“鲜活”,成为一名可严肃、可幽默,有理想、有担当的全媒记者,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新闻理想。

责任编辑: 葛燕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14131078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