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我有幸参加了中国记协组织的2024年全国新闻界采编骨干“‘四力’实践”山西行活动,先后调研了“灯塔工厂”、智能煤矿、高新技术企业,调研了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凤城康养示范区、以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丈河村,瞻仰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黄崖洞兵工厂旧址,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这一次增强“四力”的现场教学,让我们受益匪浅。
记者们在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采访调研。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激发澎湃动能
在“灯塔工厂”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坐在控制室电脑前,实时监控着各类生产数据和能耗情况,各条生产线有序运转,机器臂忙碌工作。在潞安化工高河能源有限公司智能化应用监控中心,电子大屏实时显示着井下采煤场景,矿井数据一览无遗,井下瓦斯、水害、矿尘、火灾等安全生产情况尽在掌控之中。在智绘沧穹科技有限公司,光学模组生产线车间里繁忙有序,智慧农业、智慧康养、智慧应急、智慧水务展示以及机器狗、仿生猫、智能机器人等展品让记者们眼前一亮,点赞声不断。
作为一名老编辑,我外出调研的机会相对较少。此行,能够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前沿高新技术正在我国蓬勃发展,让我具象化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山西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让我对山西制造、中国制造,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环境保护与修复带来金山银山
记者团走进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观赏五彩花田、柳林湿地、二十四桥、十里风荷,领略北方的“烟雨水乡”美景。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保护与修复,湿地公园里现有500多种植物,160多种鸟类。在晋城市凤城康养示范区,曾是满目疮痍的煤矿采空区,经过植绿和回填治理,使煤矸山变成了风景区,成为集康复医疗、身心颐养、文化旅游、田园观光于一体的康养旅居目的地。晋城市陵川县丈河村,利用当地自然生态优势,打造康养小镇、窑洞民宿等旅游品牌,发展旅游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这些都是当地通过多年环境保护与修复带来的喜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都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走近城市湿地公园、康养示范区和文旅融合焕新颜的古老乡村,我真切感受到:只有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花大力气、拿出实招来保护和修复绿水青山,才能带来造福人民的金山银山。
致力文化保护传承,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在山西博物院,一件件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珍贵文物,仿佛在静静地述说着山西悠久的历史。这里保存有50 余万件文物,从不同视角展示着山西历史文化之美。北齐壁画博物馆保存有北齐时期壁画300余平方米,全方位生动再现了北齐时期独特的社会风貌和生活场景,大家站在古墓壁画前,近距离欣赏中国传统壁画的艺术魅力。行走在长治法兴寺、崇庆寺等古建之中,又让大家领略到了何谓“汉寺典范、佛塑华章”。
在数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些历史文物,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对文物进行保护性发掘利用和文化研究的高度重视。走访的几处古寺,看不到烧香求神的人,却有研究者给我们讲述这些文物的久远故事和精妙之处,让我体验到了什么叫做文化自信。
学习弘扬太行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鼓与呼
长治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收集展示了大批历史珍贵资料和革命文物,展示了太行抗日原貌,再现了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在黄崖洞遗址,我们聆听了“人民军工摇篮”的光辉故事,追忆了黄崖洞保卫战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场景。
这段红色之旅,让我们深情缅怀了抗战烈士的不朽功勋,深切体会了八年抗战的决绝与悲壮,深刻感悟了伟大太行精神,接受了一次崇高理想信念的深度洗礼。太行精神启示我们: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胜利之本。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不忘初心,用太行精神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之路。
这次全国新闻界采编骨干“‘四力’实践”山西行活动让我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就、多种路径和精神力量,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了信心。作为党媒新闻记者,我们要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用自己手中之笔,写出接地气、显锐气、有生气的新闻,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