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气象万千;表里山河,秋意正浓。恰逢“橙黄橘绿”时,行走晋东南,我们“进企业”,实地见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三晋大地激发的澎湃动能;我们“进老区”,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我们“进山野”,探访“古建露天博物馆”火爆出圈的密码;我们“进山村”,描摹文旅康养在“乡野织梦”的田园新诗篇。

记者们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采访调研。
向“高”而攀,敢为天下先
作为这次行走山西的首站,我们在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见到了全球技术最先进、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轨道交通用车轮生产线:特定尺寸的钢锭经过1200℃高温煅烧,自动经预成型、成型、轧制、压弯冲孔、打标、测量等工序,全程用时不超1分钟即可完美成型。
在长治,走进潞安化工高河能源公司,我们感受到的是科技创新的勃勃生机。作为国家绿色矿山和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这里31个固定作业场所实现无人值守。更令人惊叹的是,从井下运来的煤矸石,与废弃的粉煤灰、胶结料、水等在地面被加工成一种膏状浆体后,通过管道被输送到井下——“矸石回井”,既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还能减少地面沉降,真正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
走进晋城,智绘沧穹科技有限公司立志推动国内家庭及商业型服务机器人发展。订单多、干劲足,满负荷量产后,年产量可达光学模组50万件,机器人10万件,实现年产值15亿元……如今,公司拥有各项核心专利近100项。
智能矿井建设的“高河模式”、订单增势强劲的行业佼佼者、中国制造的荣耀,这些都是向“高”而攀的缩影。大家说,三晋大地竞相上新,必将不断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向“新”而进,活化教科书
“我是武乡,一身红装。”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武乡,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馆藏、展陈之丰富,令我们大为震撼——通过多种技术和艺术手法,形象再现的平型关大捷历史场面让人身临其境;以图片和文物展示为主,运用多媒体手法展现的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全景式历程栩栩如生……“太行精神,光耀千秋”,时代精神在这里升华。
“人工智能+红色文化”,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新开馆不久的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以建设全国首个“红色文化大脑”为目标,累计资料已超过3000万字。“我们汇聚八路军权威文史数据,按人、文、地、事、物等维度对数据分门别类,并在每个展区依次展示。”通过微信小程序,游客可以将展馆带走,还能随时与数字人谈心。的确,这是一座可以持续“生长”的体验馆。
同样是“教科书”式红色地标,黄崖洞,位于太行山中段,八路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就诞生于此。我们在雨中拾级而上,仿佛听到历史的乐章在山间回荡。过去,在建设、生产、战斗中,这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今,秉持红绿结合、以红带绿的发展理念,这里既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国家森林公园,正在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崭新红色文化品牌。
众所周知,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向“新”而进,数字赋能、融合发展,正持续推动红色文化“活起来”,在探索创新中传承红色基因。
向“融”而行,竞逐新赛道
有人说,山西,是一本立体的书,大量古建、彩塑、壁画封藏在山野峡谷间。我们的文物探秘,一开始就被1500年前壁画里的“裸眼3D”勾连在一起——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壁画里,有一匹行进中的枣红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感觉到它一直在注视着你。原来,我们在山西博物院看到的是复制品,而真迹则陈列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里。难能可贵的是,该馆是建立在太原徐显秀墓原址上的墓葬壁画专题博物馆。科技考古、修复技艺、文物保护……它的建成和开放,唯有“壮美”可喻之。
据山西省文旅厅发布的消息,截至目前,全网结合游戏《黑神话:悟空》直接宣传山西文旅和山西古建的相关话题阅读量破百亿,“跟着悟空游山西”已成为现象级营销事件。从古朴村落到繁华都市,我们有幸换个视角领略表里山河的壮观与秀美——遵照原址建制,用原物构建的法兴寺;彩塑跨越宋金元明四个朝代的崇庆寺;有“海内悬塑之冠”美称的观音堂……古代艺术的瑰宝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而山西古建筑成为文旅产业的“流量明星”,也让我们领略了山西文旅向“融”而行,竞逐新赛道的非凡敏锐度。
华夏古文明,魅力新山西。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太行山深处的晋城丈河村。山路蜿蜒,一转身,中国民居系列邮票里的“山西民居”跃然眼前;再往前,村里正忙着新改建供热管网,为的是更好接待冬季游客。火车餐厅、窑洞民宿、康养小镇……穷山坳靠着因地制宜、靠着盘活资源,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未来如何更加出圈、出彩?眼下,大伙儿正奋力建设国际标准森林康养特色风情示范村,带动更多人奔跑在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路上。
行走山西、实践“强‘四力’”。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交流、一路沉淀。把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宣传好,把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担当展示好,把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报道好,我们在“山西行”中感受到的“向‘高’而攀、向‘新’而进、向‘融’而行”,同样激励着新闻工作者们一路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