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长沙电视台采制的作品《记者调查:12320卫生热线为何变了味》获舆论监督类报道三等奖。报道的起因是一则救护车司机的热线求助。
调查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怎样突破?
稿件主创、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记者李波向中国记协“舆论监督系列谈”栏目发来稿件,讲述见闻感悟。
本栏目长期征稿,详细信息附文末。
舆论监督系列谈丨救护车司机:你们能帮帮我吗……
本文作者:李波
(一)
2023年11月,我们的栏目热线接到一名救护车司机的维权求助。
刘先生是一名个体救护车司机,名下有两辆救护车,早前加盟了湖南12320呼叫中心平台。平台方声称自己属于湖南省卫健委下属单位,要求刘先生向负责人田某缴纳20万元加盟费。由于现在刘先生想退出,双方在退还加盟费用上产生了分歧,迫不得已,刘先生打通了求助热线。
刘先生的描述令我讶异:湖南省卫健委下属单位竟然能开展收费加盟业务?带有医院急救属性的救护车也能加盟,这又是什么套路?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决定展开调查。
通过刘先生的车辆行驶证以及他和湖南12320呼叫中心签订的加盟合约,我们了解到,刘先生名下两辆救护车均手续齐全,但都挂靠在正规的私人医院名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120急救车辆。这种车辆主要开展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也就是院后转诊。比如有患者需要从长沙某医院出院回怀化老家,在120急救车辆不足,或者家属觉得费用太高时,就会找到像刘先生这样的救护车辆。
记者在市内某三甲医院门口遇到的车身印有12320字样的转运车。
刘先生声称,他之所以要加盟湖南12320呼叫中心,看重的正是其背后有官方背书。
那么,湖南省卫健委真的在开展收费加盟业务吗?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医院都贴上了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的小广告,他们号称是政府平台,并且印有“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字样。扫描广告上的二维码后,会出现用户叫车服务的具体收费情况。并且广告上的呼叫电话正是湖南12320卫生热线,拨打后,接线员明确告知他们是省卫健委下属单位,并且把收费标准也大概讲了一下。
我查询相关资料发现,2012年发布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建设工作的通知》第五项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明确“12320”卫生热线专门管理机构并有专人负责工作,积极协调财政部门,保障人员和工作经费。也就是说,这条热线不仅有专人管理,还有专门财政拨款。
既然有专项财政支持,为何湖南12320卫生热线还要开展经营性收费项目呢?谁批准的?收的钱又去了哪?
就这些问题,我来到位于长沙市岳麓区的湖南12320呼叫中心办公地点,找到了刘先生口中收取20万加盟费的负责人田某。然而得知记者身份后,对方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并要求我们离开办公地点。
(二)
对方态度,让我们对真相愈发好奇。我们决定换个思路,从湖南省卫健委突破。
在湖南省卫健委官网上,我找到了一些关键信息。湖南省12320卫生热线于2011年开通运行,由省卫生计生委主管,一二三二零医学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支持与热线服务,而这两家公司的法人正是田某。
从2016年起,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方式,12320热线交付给一二三二零医学咨询有限公司运营。而从2021年开始,湖南12320呼叫中心就开始从事营利性质的院后转诊收费项目,但运营公司与湖南省卫健委的合作协议中明确禁止从事收费经营项目,这一点,我得到了湖南省卫健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的确认。
然而,市级媒体监督正厅级单位,压力可想而知。
我尝试给湖南省卫健委相关领导发送手机短信,表明媒体身份、反馈问题。幸运的是,省卫健委相关领导同意了我们的采访,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又出现了。
我联系了直接管理湖南12320热线的医政处负责人,对方的回答却让我愣在了原地。
“今天没空,去外地开会了。”
“请问您去了哪里?”
“岳阳。”
“岳阳哪里?”
“汨罗。”
这一来一回在我的意料之中,想让对方心甘情愿揭自己的伤疤相当有难度。但问题总要弄清楚,事情总要解决,我决定强势一次:
“卫健委相关领导已经同意采访,我可以在单位等你,直到你出现,今天没时间,我可以约明天,后天,直到你回来。”
对方没想到我这么头铁,半小时后,医政处负责人出现在我面前。
负责人称,湖南12320呼叫中心不是湖南省卫健委下属单位,之前的合作,也明确禁止从事收费项目。2022年6月,双方合作到期后,他们就要求对方停用湖南12320卫生热线,并且明确要求将12320这个号码收回。
(三)
在了解事件全貌后,我将调查全程制成节目播出,通过舆论监督,揭露了不良私企冒充并利用政府公益平台牟利的事实。
报道一经刊发,湖南省卫健委在第一时间责成相关处室拿出具体整改措施。目前,省卫健委已经将湖南12320卫生热线的管理权回收,并交由委属公立医院负责专职运营。
舆论监督在推动社会和谐、政府作为、司法建设以及民事问题解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不少人觉得舆论监督报道越来越难做了?在我看来,难是相对的,作为一名调查记者,首先要“头铁”,不怕苦,不怕累,其次,要善于突破,合理运用采访的方法技巧。无论是哪种方法,根本目的是通过舆论监督发现并解决问题,最终让事件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