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Close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的新闻摄影创作进入繁盛期。一方面,我的观念已发生变化,思想更加解放,对新闻摄影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另一方面,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值得拍摄的东西空前繁多。这期间我虽然拍摄了刘少奇追悼大会、庆祝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瞬间《十月风雷》这样的重大政治事件,但更多的是以生活为师,着眼于普通百姓,见别人之所未见,不断超越自己。例如,《技术讲座》《麦客换上新装备》《开学典礼上的新教师》《一对恋人在天安门前自拍》等作品,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工人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讲座(蒋铎摄)
1978年底,我到北京内燃机总厂采访,一踏进厂门,就被热火朝天的学习气氛和工人们的干劲所感染。为反映新气象,我一改以往的老套路,一连数日,从早到晚泡在厂里,认真体验,细心观察,从旁悄悄拍摄,务求人物真实自然的表情,尤其是工人们专注学习的眼神,以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时任总编室主任的李庄审阅后,签下“可用”二字,这是对我主动探索的肯定,对我是莫大的鼓舞,由此奠定了我后来几十年的创作道路。当时这组照片以《勤奋学习大有希望》为题,在《人民日报》整版刊出。与十年动乱时期说教式的照片相比,这些照片表现手法独特新颖,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引起了摄影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摄影》约我撰写采访体会。这组摄影作品中的《技术讲座》,入选全国影展,受到好评。自此,人民日报新闻摄影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责任编辑: 安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