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见月明
本报记者 柳 睿 崔一波 容 晨
杨有有,一个寄托了太多期望的名字。父母给他起名时,希望他不再像父辈那样贫穷,有吃喝、有新房、有福气……
然而,事与愿违。
杨有有是泾源县大湾乡苏堡村村民。2008年的一天,外甥约他去家里帮忙,他二话不说,坐在外甥摩托车后座上就出发了。
这一天,命运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半路上,发生车祸。杨有有脊柱断裂、神经受损。
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两个月后,家人抬着杨有有回到家。很多人都觉得他不会好了,家里人甚至背着他找好了坟地。
只要意志够坚定,奇迹总会发生。经过两年的治疗、锻炼,杨有有站起来了。
大难过后,他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身体落下了残疾,不能再出去打工,要想一条在家致富的路子。
养牛。这两个字在他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早些年家里养过一头耕牛,有经验,活也不重,撑一撑,可以胜任。
于是,他从一头乳牛养起。牛一天一天壮实起来,他的身体也一天一天活络起来。
全市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户重点予以扶持。2016年和2017年,他先后贷了10万元贴息贷款,购进安格斯、西门塔尔基础母牛,修建了牛棚,扩大养牛规模。他还在家里开起了小卖铺,利润虽薄,但够一家人生活开销。
安格斯和西门塔尔牛品质好、市场价格高,加上杨有有和妻子勤快,按时添草添料、打针防疫,牛棚打扫得干净,技术员经常来家指导,他们家的基础母牛受孕率很高,目前存栏12头牛。
母牛纷纷产犊,让杨有有又看到了希望。今年,他将临村道的一排土坯房推倒新建。为了省钱,他自己跑市场备料,施工包给了工程队。
一排房子预算投入11万元,盖成验收后政府能补贴危房改造款3.96万元。
“剩下的缺口也不小呢。”记者说。
“政府都这样帮我了,我自己也要努力,现在养牛已经养出了经验,照着这路子走下去,不愁。”杨有有信心满满。
10年前,连生的希望都看不到。10年后,他改造危房、盖牛棚、养精品牛,日子有了奔头。除了各级政府的帮扶外,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份执着和坚持让人欣慰,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