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奋斗 我幸福”--脱贫光荣户的故事》系列报道

2019-06-23 13:53 | 来源: 宁夏记协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痴蜜”四十载 干成土专家

    本报记者 文丽荣 张艺菲 樊永凤

    彭阳县王洼镇崖堡村村民周万仓今年60岁,精神干练不显老。说起养蜂已有40年,有人不相信的惊诧表情让他着了急,赶忙翻出1980年王洼公社蜂场颁发的固原县养蜂工作证佐证。

    其实周万仓养蜂的时间比拿证的时间久。

    1977年,他成了公社的一名养蜂员。

    1980年,公社解散,他承包了80箱蜂自己饲养。

    经营了半辈子的行当,谁要和他聊起养蜂,一准会进入一个道不尽的话题。

    “从公社承包过来的是意蜂,最后把意蜂换成中蜂,我改的30群中蜂,和周边养蜂人相比,成活率是最高的。”

    问其原因。很简单,总结经验,不停学习。

    “以前养蜂,本地只能采点胡麻和荞麦花粉,一年大部分时间,要带着蜜蜂找蜜源,陕西、四川到处跑。”在这过程中,和同行交流经验,请教老把式,养蜂遇到的各种问题被他一一攻克。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彭阳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从春到秋,山桃、柠条、杨槐、紫花苜蓿、地椒依次开花,蜜源多了,养蜂便少了劳顿之苦。从30箱到120箱,数量成倍翻番,经验“水涨船高”。

    2016年,彭阳县举办养蜂培训班,请他上台交流经验,一通“土生土长”的实战经验,让台下的同行听得着迷。之后,土专家的名号被人叫响,慕名上门求学的人多了起来。至今,他已收徒30多人,学成之后,个个专业。几个徒弟还公开向他“叫板”,周万仓当然不认输,乐意接受挑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让他心里喜滋滋的。

    “养蜂是技术活,更是致富的好产业。我的徒弟中也有建档立卡户,有了手艺,过好日子不是啥问题。”

    去年,他摇了两次蜜,产量有1000斤,收入不错。

    虽已是有40年经验的土专家,周万仓仍然有股学无止境的劲头,只要有培训班,就积极参加。作为新时代的农民,他不想落伍。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 赵丹
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