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齐东向

2020-10-26 14:2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长江韬奋奖参评人员事迹材料

报送单位

经济日报

作者姓名

齐东向

作者工作单位

经济日报评论理论部

参评者事迹

  齐东向同志于1996年进入经济日报评论部,从事经济评论与新闻采访工作已有24年。她忠诚于党,热爱人民,严格遵守新闻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勤奋学习,培养了扎实的新闻功底和评论理论素养,一直参与策划并撰写经济日报社论、编辑部文章以及大量重要评论理论文章,取得了突出成绩。她多次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表扬,先后6次获得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的一等奖和特别奖,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既面临巨大机会,也要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的冲击和挑战。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怎么看、怎么办?经济评论,尤其是中央党报"黄钟大吕"型的经济评论,在引领经济舆论走向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历经多年经济评论实践,齐东向同志深刻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处于二者交集位置的经济宣传工作,必然始终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主阵地。同时,经济领域门类繁多,经济问题非常复杂,各种杂音、噪音难免影响人们的思想情绪和经济行为,甚至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一定挑战。作为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的评论员,必须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以政治素养和党性原则擦亮眼睛、打开喉咙,在贴近时代发展的方向、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部署、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奏响经济舆论引导的"定音鼓",成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机遇论""贡献论"的主力军。 

  做好主力军,需要方法论。在选题策划中,就要突出导向意识、问题意识;在内容呈现中,要突出时代的特点、深度的分量;在方法手段上,要突出有用性与专业性、大众化相结合。 

  以获得第27届中国新闻奖文字评论一等奖的《走向经济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探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述评》一文为例。2016年年初,经济日报编委会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为主题,策划安排相关重头报道,交由齐东向同志执笔撰写此文。 

  文章写作难度不小。一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的新判断、新论述、新观点、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二是此文是经济日报在深入总结解读总书记经济思想上的"一马当先",全靠自己长时期的积累和一点一滴的梳理。 

  既要体现独创性,又要体现权威性,怎么办?文章撰写之初,作者即联系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权威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而写好这样一篇重磅文章,还必须有一线调研和基层实践的支撑,为此,作者联系了北京、广东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调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精心总结要点、设计结构,仅仅提纲就四易其稿,成文后又反复修改打磨。从策划选题到最终刊发,历时一个多月。 

  文章围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治理现代化这个论题,以"怎么看""怎么干"为视角,在理论成果、实践成就、科学方法的层面上系统阐述了总书记经济思想的创新独到之处,并以实打实的历史成就和诸多实践经验为有力佐证。文章于2016年2月15日经济日报的一版头条重磅推出,在读者中引发较大反响。一些理论界和经济界读者评价认为,这篇文章总结得好,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说理透彻。人民网、新华网、求是网、中国经济网等央媒网站,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以及许多地方网站都给予全文转载转发。文章被选入中宣部编辑的《"治国理政新实践"优秀新闻作品集》,次年荣获第27届中国新闻奖文字评论一等奖。 

  回首24年来,齐东向同志勤奋工作、好学不倦,在经济评论工作中取得了累累硕果。 

  2003年发表的《国有企业改制一定要规范》一文,在深度调研国有企业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批评了国企改制中的种种扭曲做法,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指出,"这样有棱有角的评论,只嫌其少,不嫌其多",后获得第1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04年发表的经济日报编辑部文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一文,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肯定和表扬。随后,新华社摘发了这篇文章,《北京日报》等20多家省级党报加以转载,学习出版社为其单独出版发行了活页文选,以配合各地区、各部门党委中心学习组及有关方面的学习,后获得第16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2012年发表的编辑部文章《崛起的中国势不可当》,通过翔实数据资料和严密逻辑分析,有力论述了在发达国家步履维艰和世界经济前景黯然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和平崛起的基本态势,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文章刊发当日即被新华社转发,人民日报用近一个版转载,百余家网站转登,后获得第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 

  从近些年的获奖经历可以看到,经济评论尤其是"黄钟大吕"型的经济评论,在引领舆论走向、引导社会预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着力改进评论工作,加快摆脱"老一套",从选题、策划、形式、机制等方面寻求新突破,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用越来越多有鲜明特色、有观点见解、有较强时效的独家评论带动报纸改进创新和媒体融合,形成党的政经大报在全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日报编委会的有力领导下,齐东向同志带领评论理论部团队,一直努力把经济日报评论打造成为经济领域的舆论"主阵地",着力打响"钟经文""金里伦"(经济日报编辑部文章)的招牌,以"鲜活、专业、务实"6个字体现经济日报的特色、风格,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守住准确、客观、务实的底线。对于一些海外媒体"抹黑"中国经济的舆论热点,以及一些市场化媒体为吸引眼球而渲染炒作的经济问题,及时出击,坚决展现我们的态度,把握好舆论导向,全面准确地分析经济基本面和运行趋势,客观公正地看待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工作中的新做法新经验,既不一味地放"空炮",也不胡乱地放"礼炮",发挥好稳定市场的预期、增强人们的信心的主流媒体"领唱"作用,逐步向产生"世界影响"迈进。 

参评者简历

1996-07到 2003-09  经济日报评论部记者、评论员
2003-09到 2007-12  经济日报社机关团委书记、机关党委宣传处副处长(兼评论员)
2007-12到 2013-12  经济日报社评论理论部副主任兼评论编辑室主任
2013-12到 2020-05  经济日报社评论理论部常务副主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王小玉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67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