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这台木制制版照相机,见证“铅与火”时代的艰辛

2021-09-02 20:0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寒来暑往

岁月留痕

历经时光熔炼的新闻老物件

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见证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程

  在广西日报社印刷历史文明馆,有一台木制的制版照相机,见证了报纸印刷在“铅与火”时代的艰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报纸上要刊发照片、图画、美术、刊头及套红标题等,要用制版照相机拍照,然后晒成锌版,再由下道工序“无粉腐蚀机”处理制成印版。

  在“铅与火”时代,报纸印刷工序繁杂。广西日报社已退休的原印刷厂排版车间刻字员车胜利介绍说,当时根据编好的稿件拣字,并按照编辑画好的版样排版,然后打出纸样给校对、检查、编辑看样,几样后清样,再根椐清样制版付印。

  文字好排,照片要上版印刷就难了。

  广西日报社原制版车间主任周庆辉说,摄影记者冲洗出来的相片,或者编辑选出来的照片,要写好发稿签、图片说明并标明尺寸。图片不管是原有尺寸,还是尺寸与原图相比有放大或缩小,都要通过制版照相机重新拍照制作,才能制版。

  制版照相机的原理与照相机一样。只是对象是照片,底片是玻璃。它的原理是把所需的文字和图像按要求缩放到底片上,再将底片贴合在涂有感光胶的金属板上进行曝光,经过显影便可在金属板上形成所需要的文字或图像的感光胶膜。然后再用化学药液腐蚀处理,制成图文高于版平面的金属凸版,上版印刷。

  周庆辉的右前臂有一大块伤疤,就是工作时不小心被化学药液烧伤的。这种危险的工作方法,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胶片印刷,而现阶段使用电脑排版系统,原先排版车间的工作人员经过学习培训后都转为了照排人员。(作者徐哲为广西日报社记者)

 

  本期编辑:刘洋 温娟 张君

  本文内容由广西日报社提供,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 更多阅读 ▼

  70多年过去了,这块小黑板还在“扮演”关键一环

  第一张南京《新华日报》,就在这张“马蹄桌”上排出

责任编辑: 张爽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16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