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是这个理

2021-10-29 15:03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山沟沟里的中国道路

  【字幕:尧治河避暑度假游客再创新高,别样农村致富路显奇效】

  【转场】

  【播报(旁白):眼下,尧治河村的避暑度假游火热起来,周末全村客房可谓是一房难求。尧治河村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30年前这里还是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极贫村。播音2:然而到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突破5万元。评为全国十大幸福村庄。就是这样一个贫困村,数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字幕:山沟沟里的中国道路】

  【转场】

  面对面交谈:

  【同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杨永华:我叫杨永华,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我将和我的小伙伴们,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丁茜老师和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许瑶老师,同赴尧治河去探寻它发展奇迹背后的秘密。各位老师,大家觉得尧治河发展取得今天的成就,它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家里有矿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杨永华:尧治河虽然有矿,但是它如何把矿从大山深处运出来,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瑶:我最感兴趣的是,它明明有那么多的矿,为什么产业那么的丰富。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其实我觉得,在这件事的背后更重要是人的观念变化,所以我可能对尧治河的精神内核这一点最感兴趣。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瑶:好,那我们就分头行动。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好。

  【转场】

  面对面采访:

  【同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杨永华:今天我们走在尧治河的村道上,我们现在看到这是一条标准的硬化公路,然而在三十年前,这里压根就没有路,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万丈深渊。在一九八八年的时候,尧治河人把自己用绳索系在了悬崖的半空中,用极其原始的工具,从群山峻岭中开凿了这条路。我们今天很难的想象,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让我们到村里面去寻求答案吧。为了修通村里的第一条路,尧治河的男女老少,撸起袖子一起干。章师傅作为当年青年突击队的一员,战斗在修路的第一线。

  【同期】尧治河村村民 章继财:当时修这第一条路的时间是一九八八年,九月份孙书记召开那个动员大会,我们尧治河是八月霜九月雪,修路刚好九月份启动了,十月份再动工,那时候大雪纷飞,山又滑路又陡。那时也就是说,四五寸深的雪还是没停过工,还是坚持的干。我们这里是山高路陡,悬崖峭壁,物资像炸药啊、水啊、钢筋啊这些东西,就靠人肩挑背驮,又没得落脚点。当时全村有五六百人,有两百多人,在前线的修路放炮,真是干得热火朝天,后面还有妇女们,在屋里都搞后勤工作,一天干到黑,一干都是两三个月,终究还是把第一条从尧治河走出去的这条路给修通了,那时没有这条路,出去的很少人,你看有多少人都没有出去过,比如说我父亲现年都65岁了,有一些路修通了才出去,才见到外面的世界。

  【转场】

  面对面采访:

  【同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杨永华:看来创业路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修成的,中间还要克服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时任村委会主任的杨占杰见证了整个过程。

  尧治河村委员会委员 杨占杰:当时,一是交通闭塞,通讯闭塞,很多信息不通,再要占一部分村民的土地山林,你从我土地上过都不行,村民都是坐在他的地里,坐在他的土地上,睡在他的土地上,不准你村子修。所以村子里的两委跟孙书记汇报以后,孙书记亲自到农户家一次二次做工作。路修通了,村里集体经济发展了,可能给村民带来很多福利,最后,村民勉强同意(修路)。当时修路的时候也非常危险,有几处就是打炮眼系腰带的话,都是我们孙书记他提前上,因为他是我们的领头雁、带头人,他一上了,后面的人都跟着上去。

  【转场】

  面对面采访:

  【同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杨永华:因为有了路,尧治河村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村民们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这些都离不开村里党员干部的担当和付出,而大家在回忆创业史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人——孙开林。当年在修路最困难的时候,就是他喊出了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的铮铮誓言。

  尧治河村党委书记 村主任 孙开林:当时我家里做生意,最后我又去教书。在我们这个村里,那我可以说是一流二流的,但是这个东西不能把整个尧治河村的面貌,你这光你一个人再舒服也不行,当时我们也看到,周边的有矿的(村子),人家都开了,我们都还是天天抱着个金饭碗要饭吃,温饱都还没得到解决,我也有点急得慌,所以说我们就当时决定试一试,我们开始修路也没有请技术员,就是凭我们的感觉。尧治河发展了三十年,修了三十多年的路。

  【转场】

  【同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杨永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正是这份初心和使命,激励尧治河的党员干部,带领广大村民摆脱了贫困,然而要让所有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还需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转场】

  面对面采访:

  【同期】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瑶:要把这条路越走越宽,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这里是中国磷矿博物馆,尧治河依矿起家,卖资源呢虽然致富快,但是也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在来这里之前,我以为我又会看到,一个富饶但破坏严重的山村,然而真的踏上这片土地,一切超乎想象。群山环绕绿树成荫,看到这你一定会以为这是尧治河的某一个景点,确实,如果不是看到这忙忙碌碌进出的矿车,你一定不会想到,这里其实是尧治河最主要的磷矿矿口之一,一一四零磷矿区。把矿区建成景区是尧治河最重要的举措之一。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们去一探究竟。黄经理,您好、您好。刚才参观了一下您这个矿区,真的非常非常的漂亮。

  尧治河村党委委员 尧治河磷矿经理 黄传宝:是的我们矿区现在这么美丽漂亮,但是我们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瑶:以前是?

  尧治河村党委委员 尧治河磷矿经理 黄传宝:以前也是说有这个露天采矿,对环境破坏的非常严重,后来我们村决定对矿区进行整治,也就是提出来矿开到哪里树就植到哪里,环境治理到哪里,我们这个矿资源储量,至少还可以开50年,但是我们是开矿是吃子孙饭,我们吃了子孙饭,不能端了子孙碗,所以我们创新发展也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才发展成现在旅游业。采矿的过程中井下还产生这个污水,通过治理了以后,我们在井外也把它打造成景点,建成瀑布还有这个喊泉,为我们这个景区增加了一些旅游项目,你比如说,我们去看一下这个喊泉。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瑶:好。从矿区到景区,产业转型之下,旅游业已经占到尧治河GDP的百分之二十,年接待旅游人次五十五万左右。随着游客越来越多,许多村民家里都开起了农家乐。

  【转场】

  面对面采访:

  【同期】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瑶:您家的农家乐开了几年了啊?

  尧治河村村民 许烈菊:开五年了。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瑶:五年了。

  尧治河村村民 许烈菊:嗯嗯 。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瑶:额,生意怎么样啊?收入。

  尧治河村村民 许烈菊:收入还可以嘛,去年毛利还挣了十七万嘛,以前我家里开的是一个超市,前些年总是借钱用,后来书记把我们喊去开会,(说)旅游形成了,你们要开个农家乐,开始我们村里(帮着)一起做,你这些证件我们村里都给你们弄得好好的。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瑶:嗯,那除了您开农家乐的话,家里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收入呀?

  尧治河村村民 许烈菊:那个时候修电站都入股了,入股了按百分之三的分红,还分到四五万哪,我在屋里反正都是带个孙子啊,喂一个牲口啊,鸡啊猪啊,反正多撒,只不过是,实际上我们村有一个好干部撒,你说要是没有一个好书记,没有一个好领导,我们也走不到今天,是吧。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瑶:是的

  【转场】

  【配音】纵观尧治河的产业发展道路,就是一条从粗放型经济,走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可持续之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村党委灵活的使用了市场经济的方法,把蛋糕做大做强,而更重要的是依靠集体经济,这一强有力的公有制制度,保障了在这一趟致富快车上没有一个人掉队,实现发展的公平与公正。尧治河人走向了共同富裕,富起来的不仅是他们的物质生活,还有精神文化生活,不信你听。

  【现场表演同期声】

  赶快把礼单呈上,礼金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礼品一百件,成对成双。/ 诶诶诶,莫慌张莫慌张,我娘子又不是商品內,我们尧治河自古以来就讨厌这一套。/这是以前的礼单,我拿错了,我又打了个礼单子,咋在这儿。/协助丈人丈母装修书房一间,装修标准客房一套,申请博客一个,建尧治河旅游文化朋友圈一个,修建花坛一个 。

  【转场】

  【同期】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这里是尧帝大舞台,正在演出的节目啊,叫做《接亲》,这是一个表现尧治河当地婚俗文化的剧目,从演员到我们的编剧和导演,都是这儿的村民,像这样的演出啊,几乎每周都有。

  【转场】

  面对面采访:

  【同期】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舞台上老丈人的扮演者叫方学文,今年五十五岁,演戏之余他还给乡亲们写剧本、排戏,五年来他创作了近百个像《接亲》这样,深受村民喜爱的节目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咱们为什么会想到创作《接亲》这样的节目呢?

  尧治河村文化旅游服务公司职员 方学文:这几个节目来源于,都是发生在我们尧治河村里的故事,额,人们有钱了,农户过红白喜事,看谁抽的烟高档啊,看谁喝的酒是名牌呀,看谁桌子上摆的鸡鸭鱼肉多呀,越比有钱人都搞不起了,书记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不行啊,村规民约规定就是,农户过红白喜事,香烟不能超过十元,喝酒不能超二十的,老百姓很难接受,我花自己的钱有你们啥相干,单纯的靠罚款,填罚单达不到效果,后来我们这个《接亲》节目演了之后,他们看的多了,道理也就明白了。其实四年当中吧,我们写的大小剧本有一百多个了,这个是我新编的一个节目,主要是反映了我们村这个文明储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文明储蓄,文明储蓄是干什么用的啊?

  尧治河村文化旅游服务公司职员 方学文:哎呀,文明储蓄可好了,就好比存款一样,农户积分高,到秋后咱们有奖励,很好。

  【转场】

  面对面采访:

  【同期】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2019年尧治河村推出了文明储蓄所,把文明行为分值化,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考核,用分数储蓄的方式让文明增值,这是尧治河人为实现共同富裕,共同文明,而进行的全新探索和尝试,作为村党委委员的章治兰,参与了文明储蓄所建设的全过程。

  尧治河村党委委员 村委会委员 章治兰:关于这个文明储蓄所,实际上使我们村庄治理的一个载体,基本上我们前期主要设计的有三个部分,第一大部分就是这个荣辱观教育,第二大部分是文化建设以及环境卫生,这三个大的方面,像我们专门设计了五十项奖分项,另外呢还设置了有二十项的扣分项。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就是我很关心的就是,咱们这个村民们他们一年下来这个存款的情况怎么样啊?

  尧治河村党委委员 村委会委员 章治兰:关于这个农户的存款情况呢,我可以给你看一下我们这个储蓄账本,账本上都可以看得到,去年的我们得分情况,最高分呢是四百九十分,那么有我们干部家庭,比如说我们孙书记家庭是四百九十分,那么也有我们普通农户家庭,比如说我们严发国家庭也是四百九十分,最高分呢就是这样的。那么最低分呢从上面也看得到,三百多分都有。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嗯,那咱们这个存款,咱们这个存款积分比较高的家庭,我们会给予什么样的奖励啊?

  尧治河村党委委员 村委会委员 章治兰:400分至450分的话呢,是每户农户奖励8个水杯,就是我们看到的文明储蓄奖。另外我们所有的福利待遇,400分以上是可以全员享受的,你比如说鼓励我们农户里面种养殖,你比如说我种了一亩地以上的药材,村里面奖励5万块钱,你比如说是,我开荒种植蔬菜种了多少亩,奖5万块钱都这样的,所有的这些福利都是与文明储蓄所挂钩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那您觉得村民们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尧治河村党委委员 村委会委员 章治兰:就是我们全体村民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对比以前有了很明显的进步。我们村党委实际上都在早几年前就提出了,我们要共同文明、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全面小康,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目标。

  【转场】

  面对面采访:

  【同期】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行走在尧治河村,让人耳目一新的,不仅是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还有迎面而来的文明新风,从脱贫致富到全面发展,尧治河村取得这么多的成就,它最大的经验、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呢?

  尧治河村党委书记 村主任 孙开林:我们最大的优势还是党建引领。我们的党员作用的发挥,党员积极性,党员的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可以说引领了尧治河的发展,我们就是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说明这条道路,在我们尧治河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实践的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说大一点符合国情,说小一点符合我们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转场】

  【同期】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丁茜:山沟沟里的这条路,尧治河人已经走了千百年,但他们从未像今天这样,从容,自信。我们离开的时候,一 一四零矿井依旧忙忙碌碌,黄传宝正在联系河南信阳的经销商,百惠农家乐炊烟袅袅,许大姐为今天的客人煨着鸡汤,尧帝大舞台锣鼓声声,方学文用鄂西方言唱起了村里的故事。炎炎烈日下,孙开林继续奋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从开山修路的艰苦、到天南地北的相逢;从发展方式的转变、到村庄命运的流转;这条山沟沟里的中国道路,尧治河人蹄疾步稳,笃定前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27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