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会看招:时政vlog,跨出记者舒适区|中国新闻奖秘笈

2022-03-09 15:3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2019年两会报道期间,我和同事、领导们在一次头脑风暴策划会上,决定尝试把当时在国外开始流行的vlog形式与时政新闻报道结合在一起。经过最初一段时间的实验与坚持,后来我们推出的《VLOG:小姐姐的两会初体验》系列视频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短视频专题报道三等奖。

  该系列视频自2019年3月4日全网播发,受到了年轻网友群体的热烈欢迎,传播量超过3000万次,海外传播量超过600万次,收到超过30万次的互动评论,形成较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创新性地使用“时政新闻+VLOG”的报道形式,在业界及学界受到广泛讨论,学术网站中国知网中关于“两会VLOG”“中国日报VLOG”“小姐姐的两会初体验VLOG”等相关文章达400多篇。

 

Vlog02:“追人”这件事儿,不仅“烧脑”还要很能跑!

  从那届两会开始,我的工作就和vlog联系在了一起。在接下来的近三年时间里,我和同行们共同将这种形式发展成了“vlog新闻”,并将它不断发展、演进,使其成为记者们完成新闻报道的另一种选择。

  不是所有短视频都叫“vlog”

  作为全世界年轻人用来记录生活、个性化表达的方式,并不是有记者自拍出镜的新闻报道就是时政vlog。它是作者用主观化的视角,将日常的精彩瞬间用个人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具有如下特点:

  1.时政新闻的人格化表达。

  时政vlog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官方语态”严肃叙事模式的解构,一支时政vlog的拍摄内容往往取材于拍摄者的自我表达,不管“vlogger(拍摄者)”是在镜头前“滔滔不绝”,还是在镜头后“喋喋不休”,都具有强烈的人格属性。

  具体到两会报道中,这种人际交流的特性,使得观众接触到的不仅是代表、委员们所输出的知识点,而且是生动的“人的话语”,从而更容易产生沟通交流的愉悦感。主观镜头的引入,使两会vlog形式区别于运用VR、AR等新技术达到的“身体在场”的真实感,可以说,vlog提供了一种“心理在场”的途径。

  2.碎片场景的主题性呈现。

  vlog的叙事往往呈碎片化,它通过展现两会的各个片段,同时将故事性及主题性作为它的生命力,创造出视频博主与观看者的共同对话空间,有时为了“创造真实”,会展现一些“花絮”情节,如两会记者的工作日常,个人生活日常。

  跨出记者的舒适区

  时政vlog作为两会新闻报道的一种新形式,对上会记者的要求进行了再拔高,包括对新报道环境的适应能力与视频日志拍摄、制作能力的要求。

  1.平视交流。

  vlog这种注重平等沟通的报道方式,与以往新闻传播者“高高在上”的形象不同,这种日常化的、个人化的报道方式对观众可能产生“猎奇”效果的新闻报道,对一些采访对象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此,对记者来说,还必须承担起解释新闻形式与目的的角色,主动与镜头外的观众进行“平视交流”以便帮助采访对象转换对话角色。

  2.从好奇出发。

  从人的好奇心出发,去看另一个人的生活常态,要求博主在拍摄视频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解答、结论,能与大多数人或产生共鸣,或产生戏剧性反差,或达到醍醐灌顶的效果。

  建立品牌,提供差异性体验

  如何建立一个vlog品牌并使用户对它长期保持关注,需要经营的是认同而非形象。

  作品是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吗?用户能否从中得到体验感或有价值的内容?创作者是否与用户建立了互动空间?视频博主的识别度是否有区别于其他博主的独特性?解答这些问题能指导视频博主们更好地实践。

  期待我们共同努力,还原给观众更加鲜活的新闻现场,加油!(作者: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彭译萱)

 

  秘笈帖

  1、创新表达语态。突破圈层,以第一视角和极具网感的语言进行创作。

  2、注重互动交流。贴近采访对象与受众,平视交流,消解距离感。

  3、培养品牌认同。建立受众认同的品牌形象,持续输出差异化、有价值的内容。

  往期秘笈

  两会看招:“假”朋友圈咋真火了?

  两会看招:“代表通道”现场特写如何出彩?

  两会看招:版面获奖的三要素是啥?

  两会看招:137小时素材,打磨7分钟精品

  两会看招:“借力打力”,外宣报道这样出圈

  关于“中国新闻奖秘笈”专栏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自1991年设立的30多年来,7700余件作品获奖,树立了新闻报道的“样板”和“标杆”,成为优秀作品和经典案例的宝库。

  中国记协网编辑部开设“中国新闻奖秘笈”专栏,并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两会看招”系列报道,透过近几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两会报道精品,一起探寻创意思路,借鉴创作经验,获得报道启示。

 

  本期编辑:孙辉刚 刘胜男 张君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张爽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50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