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向前一步 |
参评项目 |
舆论监督报道 (电视) |
|
体裁 |
新闻专栏 |
|||
语种 |
中文 |
|||
作者 |
集体 |
编辑 |
徐滔、邵晶、李潇 |
|
原创单位 |
北京广播电视台 |
刊播单位 |
北京广播电视台 |
|
刊播版面 |
卫视频道 |
刊播日期 |
2021-01-03 21:05 |
|
字数/时长 |
57:43 |
|||
采编过程 |
《向前一步》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统筹指导下自主研发,定位媒体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紧扣首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从基层一线矛盾入手,通过“精治共治法治”推动问题解决的新型电视栏目。 栏目创新突破主题立意,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破题,深度参与城市治理。栏目改变以往舆论监督节目曝光样态,融监督者、解决者、服务者三种身份于一体,以切实解决问题为导向,正面碰触城市治理中“硬骨头”,主动研究破题之策,普及公共价值、解读公共政策、建立公德意识,引领舆论监督新样态,四年解决近200个“沉疴”难题。 栏目开创新闻场景、模式、表达“现场化”新高度。节目将录制设置在“问题现场”,正视真实矛盾,直面激烈情绪,引导理性分析,促进问题解决。问题不解决,录制不结束。设立现场跨越分歧线的核心模式,推进“现场结果”;该模式在全国新闻节目中独一无二。敢于营造“官民对话”的平等氛围,“面对面”创新表达推动“现场解决”,真正诠释什么是群众利益无小事。 |
|||
社会效果 |
栏目连续四年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栏目收视率长期稳定在每周日晚黄金时段全国前三,全国35城最高收视达到1.3%,北京最高收视6.15%。共推动856处违法建设拆除;推动2100多名未签约户完成签约;让近80万户社区物业问题得到解决,因节目直接受益的市民超200万人次,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舆论影响。栏目连年被列入北京市“折子工程”,市长专题调度会将该栏目作为推动城市治理、加强和社会战略沟通重要抓手。 栏目全媒体效果显著。栏目议题联合北京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共同发力,去年一年,推动北京中轴线危旧房腾退助力中轴线申遗,帮助楼龄40年的十万平小区重启被居民阻停一年的综合改造;为上百户空巢老人解决了的“老年活动房”;推动北京百余座立交桥桥下空间治理等52个难题的化解,全网相关视频播放量超23.5亿,累计覆盖粉丝超71亿人次,全网主话题阅读量超34.1亿,讨论量超2100万次;仅2021年有19期话题冲上热搜,7期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同城榜第1名”。 栏目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关注。30多个城市政府部门把《向前一步》列为当地干部的学习教材。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多次对节目进行报道,给予高度好评。 |
|||
初评评语 |
《向前一步》栏目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时代课题,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电视特有的呈现方式,搭建起城市治理的沟通桥梁,积极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经验。 栏目创新引导多方参与解决机制的舆论监督新样态,深度强化全媒体与受众连接,赋能基层治理水平和效能提升,有效推动全过程民主,在全国同类媒体中独树一帜。 栏目从世界特大型城市、中国首都的治理典型性、特殊性谋篇,从百姓“身边小事”入手,解读公共政策,倡导公共价值回归,成为首个文明市民的“公开课”;以“行动的电视”直面问题现场,推动问题“现场解决”,提升公共意识,唤醒民生共识,这在当下的媒体舆论环境中尽显主流媒体的社会价值,意义深远。 栏目组践行“四力”,立足基层,足迹遍布北京16个区,用四年的时间“匠心”打磨每一期节目;栏目团队以热血融冰坚守媒体责任,助推城市治理深度改革,殊为难得。 |
|||
集体人员名单 |
||||
作者(主创人员) |
《向前一步》主创人员名单 总监制:徐滔 总制片人:邵晶 制片人:李潇、刘虓 副制片人:王任飞、秦晓明、岳月、石璐娃 主编:杨彦君、高笑冉 记者:刘影慧、刘径驰、李小龙、赖一锐(赖永义)、王轩、孔令 淼、张颖勉、陈梦圆、李依桐、王晓晖、纳汝秀、林瞳瞳、 路颜西、周亚、郑皓尹、严睿、张雨尘、周欣征、刘鑫、刘佳 策划:石述思、程立耕、陈旭、施钢、古波、史文军 后期导演:张育文、李鑫、王国宗、柏晓维、李予民、王鑫 主持人:马丁(马骧) 摄像:王振、肖文、侯雷钢、张杰、唐克、邱岳 配音、责编:解非 |
|||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