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Close
本报北京8月7日讯 (记者 万学忠)中国已成为二十世纪末国际反倾销最大的受害者。从1979年开始至今,中国产品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近四百起反倾销指控,位居全球之首。这些反倾销指控给中国相关企业造成严重冲击。
记者从“应对欧盟反倾销研讨会”上获悉,对中国反倾销位居前列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和欧盟。由于美欧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其对我大规模的反倾销构成了中国出口贸易的严重障碍。
从中国遭受反倾销的产品类别看,涉及到钢铁金属制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电子产品等等。其中很多中国拳头产品在反倾销后,被完全逐出进口国市场,中国自行车队欧盟出口1991年200多万辆,1993年被征30.6%反倾销税,现已基本被逐出欧盟市场。
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一个间接影响是,严重挫伤了国外企业对中国投资的积极性。由于中国产品屡遭反倾销,不少投资者不得不抽回资金,转向其他国家,此外,由于大量新兴电子产品刚刚开始出口就遭到反倾销,使得中国新兴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
记者获悉,遭遇反倾销调查的中国企业也并非“一反就死”。九十年代末,我国企业连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反倾销案的胜诉,其中有上亿美元出口额的书包案,旅行箱和旅行袋案等。欧盟一律师所代理中国产品反倾销案二十余起,平均每两案就有一起胜诉。
有专家针对中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现状,建议国内企业依法积极理性应诉;充分利用现行的有关反倾销的国际贸易规则,众志成城,积极应对;既不能有畏难情绪,也不能动辄把正常的商业问题政治化。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应当高扬反倾销这把贸易保护的利剑,依法开展反倾销调查,制止进口贸易中的倾销行为。
责任编辑: 张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