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万学忠

2024-02-23 15:3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万学忠事迹材料

  万学忠:男,1969-11,中共党员

  万学忠同志工作简历:

  1993-07至2002-08:法制日报社 编辑

  2002-09至2005-04:法制日报社经济部副主任

  2005-04至2006-10: 法制日报社公司法务专刊部主任(正处级)

  2006-10至2007-01:公司法务专刊部主任兼《法制早报》社 副总编辑

  2007-01至2008-01:《法制日报·周末》社 副总编辑

  2008-01至2008-12:《法制日报·周末》社 常务副总编辑

  2009-01至2009-08: 《法治周末》社 总编辑

  2009-08至2010-01:法制日报社网络信息部(法制网) 总编辑

  2010-02至2018-05: 法制日报社经济新闻部 主任

  观察、记录、推动中国法治进程,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者,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者

  

  从高中阶段起,万学忠就梦想成为无冕之王。在追梦的人生旅途中,他在两所大学分别学习了中文和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双学士毕业后分配到法制日报工作,至今已有25年。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就像鸟之两翼助力他不断冲刺新闻业务的高峰。

  万学忠的特长是依托深厚的法律功底,采写、策划法治领域的专业新闻。25年间,他从记者、主任记者干到了高级记者,先后摘取了中国新闻奖、全国法制好新闻奖、中国经济新闻奖、环境好新闻奖等全国性奖项。

  他的职业座右铭是:“融入法律界,提升和法律界对话的能力。”

  同事这样评价他:“作为新闻人,他是懂法律的;作为法律人。他是懂新闻的。”

  

  一、用专业报道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施行,对行政行为阳光运行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万学忠以此为契机,持续10年策划、采写有关政府透明度的报道。其中一条主线是与实证研究机构合作。对实证研究机构发现的法律问题,用新闻思维、新闻技巧将其转化为适合大众传播的新闻作品。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治国情调研组是万学忠合作的研究机构之一。自2009年开始,该调研组每年发布《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

  因为是实证研究,课题组的评分项目分得非常细,层级也多。每年透明度报告收入的打分表都有数十个,每个表格呈现的分数都有数百个。面对这些表格中眼花缭乱的数字,新闻如何取舍?万学忠依据“问题性”和“反常性”这两条新闻标准提出了一条可操作化的报道思路:找零分项。

  于是在《法制日报》历年报道中出现了这些标题: 《多家政府信息公开单项考核交白卷》(2011年),《5家单位连续两年单项考核交白卷》(2012年),《白卷现象减少  懒政思维仍存》(2013年)……

  如果法制日报的报道仅限于技巧性地转述专家的调研成果,那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舆论监督。和其他媒体更大的不同,是在“零分”新闻发布之后,万学忠带领团队向得零分的单位发采访函,进行追踪报道。比专家学者多迈出的这一步,发挥了原子裂变的效应,极大地推动了政务公开实践。

  以《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0)》为例,该报告发布后,法制日报以《多家政府信息公开单项考核交白卷》为题进行报道。报道之后,编辑部向13家得零分单位发去采访函。采访函发出之后短短半个月,13家零分单位中有7家完成整改。

  2012年9月,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将“阳光中国奖”颁发给法制日报社。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宣读了颁奖词。

  根据多年对舆论监督的策划实践,万学忠撰写了论文《舆论监督的借力之道》,刊发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6月8日,另一篇论文《用新闻专业思维“转化”学术成果》刊发在《青年记者》2017年6月(中)。

  

  二、以法治思维谋划经济报道,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万学忠在单位长期负责经济法治报道。他擅长以法治思维观察经济现象,以经济思维深挖新法新规的市场意义。

  中国铁路总公司自2013年调高退票费,引发了舆论长达几年的争议。

  2015年5月初,国家发改委修订《中央定价目录》,万学忠通过与修改前的定价目录比对,发现“火车退票费收费标准”淡出了定价目录,不再由政府定价。进一步查找法律依据,才注意到铁路法在一个月以前修改了:退票费标准不再由政府审批!这么大的修改咋就没有一家媒体报道?原来铁路法的这一改动是与其他四部法律打包发布的,而修改的条文中没有出现“退票费”一词,因此这一修改没有被记者特别注意。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万学忠迅即组织在5月14日刊登了独家新闻---《法律将退票费定价权交给铁路总公司》。该消息刊发后,影响广泛,百度搜索显示有3万多网页转载。至此,关于退票费定价权的争议得以彻底平息。

  这仅仅是万学忠以法治思维策划经济报道的一个案例。他获得的第11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二等奖)作品《中国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者》、第29届中国经济新闻奖(深度报道类二等奖)作品《法学界首次对网约车细则集体发声》、2007年全国法制好新闻(系列报道类二等奖)作品《全国首例机票超售案》、2015---2016年环境好新闻作品《尕海封牧》,无不体现了法治思维。

  根据多年的采访实践,万学忠撰写了论文《以法治思维谋划经济报道》刊发在《新闻记者》杂志2017年5月(下)。

  

  三、积极融入法律界,提升和法律界对话的能力。

  一个行业媒体的记者,如果能提出本行业的专业问题,就算优秀了。作为一名有二十余年历练的老记者,万学忠有更高的目标――-不是提问,而是对话!

  万学忠是中国仲裁法学会常务理事。2014、2015、2016、2017,连续4年,他都是仲裁法学会年会《仲裁与司法论坛》的主持人。

  此外,万学忠还是中国WTO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证券法学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聘任他为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聘任他为硕士生实务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都邀请他做过讲座。这些社会活动,扩展了他的交际面,提升了他的专业素养。

  

  四、政治思想坚定,恪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

  无论是任职法制日报公司法务专刊部主任、经济部主任,还是法制网总编辑、《法治周末》报总编辑,万学忠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恪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

  2007年,因报道某地政府非法占用农地,当地政府官员在编辑部沟通完情况,悄悄在电话机下面塞了一张购物卡。万学忠发现后,考虑到寄回购物卡没有证据,就把购物卡内的金额用现金汇款给了那位政府官员,并在留言里注明“退会费”,暗指“退贿费”。

  由于政治坚定廉洁自律,万学忠被评为建党80周年、90周年、95周年部级优秀共产党员。在建党95周年之际,他还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

  长期的新闻职业生涯,万学忠悟到了一名合格的法治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正义立场,国际视野,爱国情怀,专业能力,奉献精神;悟到了一名法治新闻工作者应该秉持的执业理念:坚定法治信仰,观察、记录、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