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壮
杨壮事迹材料
杨壮:男,1968-12,中共党员
杨壮同志工作简历:
1995-07至1999-11:湖南经济电视台担任《经视新闻》主力记者,记者组长;
1999-11至2016-06: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制片人、副主任、主任
2016-06至2018-05: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
忠诚唱响主旋律
杨壮,男,汉族,湖南汨罗市人,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68年12月出生,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至今历任湖南经济电视台记者、湖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制片人、新闻中心副主任、主任、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五个一批”人才。杨壮同志始终把唱响主旋律、提高党媒传播力和影响力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先后六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县委大院》获第2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绝对忠诚》获第2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一、忠于新闻理想
记者头顶上的光环,来自于新闻事业本身的神圣。杨壮心里始终燃烧着理想之火,他想着头顶上的光环要为党和人民、为伟大的时代而闪耀。他既是一个思路敏捷的策划人,又是一个颇具匠心的老记者。置身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场,杨壮深刻地认识到:唱响主旋律,就一定要对准风口、把准脉搏,党心和民心的最大公约数找准了,主旋律就能唱得响亮,就能红起来、火起来。他策划和组织的系列报道《县委大院》播出时,不少观众纷纷打来电话:老旧的县委大院象征着共产党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本色,含着热泪看完每一集报道,就象是瞻仰一座座历史丰碑;一位老县委书记给报道组写来感谢信,感谢党媒把镜头真正对准了党心、民心的交汇点,称赞“这个报道为我们党办了一件大事”。他策划和组织的系列报道《绝对忠诚》第一季《向人民科学家致敬》播出后,《人民日报》于2014年9月9号、10号、11号罕见地连续三天、用三篇评论员文章剖析它引起强烈共鸣的深层次原因,为《绝对忠诚》点赞,充分肯定“正能量也有市场”。从2013年到2018年,湖南卫视陆续推出《县委大院》《绝对忠诚》《湖南好人》《初心璀璨》《为了人民》《我的青春在丝路》等系列新闻大片,总集数将近80集,时长1000多分钟。大部分报道的议题设定和每一句解说词、每一帧画面,都凝聚着杨壮同志的心血。他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地推敲新闻稿件,细到标点符号;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把关后期制作,细到每一帧图像。在创作系列报道《绝对忠诚》时,他通宵达旦对自己撰写的宣传词文案作了18次修改。《人民日报》这样评价湖南卫视新闻人:“在创作者看来,从策划这个选题开始,每一个采访对象的确定、每一句解说词的推敲、每一处同期声的选取、每一帧画面的斟酌、每一条宣传片的打磨,它凝结的心血,它守望的情怀,不正是媒体人身上的那一份忠诚吗?”
二、忠于新闻创新
主流媒体应该报道什么?湖南卫视作为一个有影响的省级卫视,怎样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是杨壮经常思考的问题。讲好故事、接好地气、融合发展,是他给出的答案。
2016年2月13日至17日,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与中央电视台联合采制的《治国理政新实践:十八洞村扶贫故事》,连续五天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报道规模、强度均为历史所罕见。杨壮大胆创新故事叙事,借鉴纪录片和电影表现手法,将电视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2005年,杨壮在《湖南新闻联播》中创造性推出电视评论“胡湘平”, 用短小精悍的文字,发表切中要害的观点,或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或紧跟当天的新闻热点,或针对需要引起重视的现象,以文风清新、机动灵活见长。
杨壮还善于在新闻日常工作中创新主题主线报道,服务省委省政府全局工作,发挥电视智库作用。《旱灾启示录》《农业七日谈》被省领导称赞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好教材”,《@移动风云》被誉为湖南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电视“白皮书”。
从2013年春节开始,杨壮原创了“新春走基层”特别直播节目,连续六年先后推出《直播汤湖里》《直播吕洞村》《直播惹巴拉》《直播香草源》《直播苏木绰》《直播奉嘎山》,“过年进行时”直播助推了乡村旅游发展,成为深受湖南干部群众欢迎的新闻品牌。2015年、2016年连续两个春节,杨壮坚守在“新春走基层”直播活动第一线,与龙山县土家乡亲、江华县瑶族同胞一起度过了除夕之夜、新春佳节。
杨壮还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云”新闻客户端,促进芒果TV新闻内容提质升级。
三、忠于党的事业
培养年轻人,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方面。在杨壮心中,带好年轻人,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起好新闻步、练好新闻功,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先后撰写《把政治坚定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学习体会》《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哲学思想》《走在新时代前列——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导向问题软不得》等理论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引团队前进方向。
在担任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的九年中,他特别注意坚持对年轻编辑、记者进行“传帮带”,一是把好进人关,将真正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选进来;二是把好培训关,日常培训和特别(项目)培训结合用;三是把好用人关,一些德才兼备、成绩显著的年轻人走上了制片人和执行制片人岗位。杨壮坚持和一线记者摸爬滚打在一起,新春走基层、战役性报道、创作新闻大片的时候,是他带兵的最佳时机;汶川地震、北京奥运、芦山地震、湖南抗冰、洞庭抗洪,是他练兵的最佳场合。在一个个新闻现场,他点亮年轻人心中的火种,将理想、信念、责任、担当传递给他们,将新闻业务传授给他们。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杨壮一口气撰写了《“人小鬼大”——新闻访谈节目的几个小窍门》《镜头语法——浅谈画面编辑注意事项》《低碳才好——浅析电视新闻解说词美感》《坚不可摧——记者主动精神的培养》等7篇新闻业务笔谈,为年轻人支招。一批又一批年轻新闻人在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稳步成长,80后记者尹中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