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赵承

2024-02-23 15:4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长江韬奋奖获奖作品登记表
 

报送单位

新华社

作者姓名

赵承

作者工作单位

新华社

作品标题

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2010年自然灾害警示录

刊播单位

新华社通稿

刊播日期

2010-9-10

字数(时长)

3900字

作品体裁

通讯社作品通讯与深度报道通讯

推荐理由(采写简况、作品评价、社会效果、获奖情况)

    

 

主题重大,富有启迪。这篇稿件放置于2010年频发的自然灾害的大背景下,题材具有很强的新闻性和思辨性,文章很好地驾驭了灾害频发这一敏感话题,从历史、现实等多个角度,深入透彻进行了剖析,运用历史和自然辩证法,回答了社会上普遍关心的话题。文章纵深感强、发人深省,是一篇有深度、有思想、有启迪的力作。

采访深入,周密调研。为采写这篇稿件,新华社抽调精兵强将,进行了深入采访,先后奔赴舟曲、汶川、吉林、唐山等多个地方深入调研,走访了十多位国内一流的自然灾害研究专家及官员,并采访了国内权威理论专家,掌握了丰富一手的材料、案例和观点。

写作精心、提炼到位。执笔记者在吃透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用历史的眼光、传神的笔法、全球的视野,从“灾情与国情”“防灾与抗灾”“人与自然”“多难如何兴邦”等关系入手,透彻分析了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启迪,使稿件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力地阐述了“历史灾难需要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这一文章的重大主题。这篇全景视角的重磅力作适时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出了新华社驾驭重大主题报道的高超实力。稿件既认知现实,又反思历史,是一篇全面展现、阐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

稿件被包括《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在内的众多媒体突出采用,产生很好的社会舆论效果。这是一篇大气磅礴而又不失鲜活细节、充满张力与智慧的精品力作,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情怀,民族忧患意识,深刻觉悟的经典佳作。该作品获得2010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