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韩咏秋

2024-02-23 15:4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向贫困挑战

  配音:

  去年三月,全国人大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预案,使古老的重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迎来大好机遇的同时,重庆也面临一道世界级难题,43个区市县有近一半的头上,戴着“贫困”的帽子。2446万农村人口中,有七分之一还处在贫困线以下。

  采访:(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莫官元)

  重庆设立直辖市时,全市有21个区市县,有贫困人口366万,这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这一带。这些贫困山区,属于全国18个连片贫困山区之一。

  配音:

  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贫瘠,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薄弱,生存环境恶劣。在城口县的一座大山上,记者寻访了一户“岩洞人家”,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也许不会相信这是事实。

  同期声:

  (你们住在里面怕不怕)

  不怕

  (那你们想不想住好房子呢?)

  想

  (想不想读书呢)

  想,想读书,想读书没得钱

  配音:

  奉节县长安乡岩下村因为贫穷,有点办法的农户都举家外迁,现在全村仅剩十来户四十几口人,是我市人数最少的村。这位农村妇女结婚已经35年了,而结婚前丈夫家里的被子,至今还在使用。

  采访:(奉节县长安乡岩下村  陈克贵)

  这个棉套我来他们就有

  (你结婚的时候他们就有,就用这个?)

  嗯

  (那用了几十年了?)

  嗯

  配音:

  面对贫困,重庆已别无选择,扶贫工作列为重庆直辖市四大难题之首。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决不把贫困带入二十一世纪。在重庆536扶贫攻坚计划中,要求21个贫困县,都必须在1999年成建制脱贫。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同志身先士卒,深入贫困地区调查研究,并到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全市三千万各族人民,上下一心,打响了惊天动地的扶贫攻坚战。

  采访:(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莫官元)

  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扶贫工作),一是抓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重点的增产增收温饱工程;二是抓了以基本农田、乡村公路和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三是抓了高山移民和无房户、危房户搬迁为重点的安居乐业工程。

  配音:

  集团式扶贫、一帮一对口扶贫、老板进山开发式扶贫等等方式,为贫困山区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市委市政府去年组织全市200多个部门和单位,组成21个扶贫集团,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上,对口帮助21个贫困县的贫困户,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使忠县、南川、黔江、潼南、农保等5个区市县的110万农村人口在1997年越温脱贫。贫困山区的干部群众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勒紧腰带修公路,敢叫日月换新天”,用生命和汗水铺就成一条条金光大道。

  采访:(城口县中溪乡村民)

  我们老了的人不说了,为我们的儿童造福,为我们的后人子女造福

  配音: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目前我市还有贫困县16个,贫困人口250万人,这部分人口处在自然条件差,劳动者素质低,经济实力弱的落后状态中。面对贫困,重任在肩,铮铮誓言,表达了贫困山区干部群众必胜的信心。

  采访:(重庆市城口县县长  向和平)

  我们县委县政府有信心有决心,1999年成建制越温脱贫,决不把绝对贫困带入21世纪。

  配音:

  关注贫困百姓,展现扶贫成果,树立攻坚信心,请收看大型系列报道---“走进贫困山区”。

  惊险的行程

  现场出像:(韩咏秋)

  观众朋友,与湖北神农架接壤的巫山县庙堂乡,对于许多巫山人来说,都是一块神秘的土地,从地图上看,从这里到巫山县庙堂乡的距离大概是54公里,由于路途险恶,多年来山里的人很少出来,山外的人更是极少进山。据当地人说,不少进山的干部,看到那里的贫困状况,都是伤心落泪。那么,那里的贫困状况到底怎么样,我们今天将走进庙堂,去看个究竟。

  配音:

  从巫山县平和乡到庙堂的54公里途中,有25公里汽车无法行驶,我们只好租了两台手扶拖拉机进山。听说我们要去庙堂,许多人包括县区乡的领导,曾劝我们最好别去,因为那里的山路十分险恶,凡是到庙堂去过的驾驶员都赌咒发誓,这辈子再不走那条路。我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许走的烂路多了,心想“不过如此而已”。这条路是从1990年开始修建,到去年7月才正式通车的机耕道。刚走不远,两名拖拉机手就停下来,点燃一炷香,放一挂鞭炮,祈求一路平安。他俩说,自从通车典礼过后,因为道路又窄又险,垮塌严重,就再无汽车进山,凡是进山的手扶拖拉机,都要在这里完成这道仪式,不然就有去无回。虽然我们并不信,但看到这个架势,轻松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

  果然,这条山路跟那羊肠小道相差无几,尤其是转过身来看走过的路时,更使我们心惊胆战,毛骨悚然。由于视觉上的原因,从上往下拍摄的镜头,观众朋友从屏幕上看起来,这悬崖并不那么可怕,可是这个镜头,却是一人拉着记者的左手,一人抓住记者的皮带才拍成的。那悬崖有多么悬,就可想而知了。一边是几乎笔直的万丈悬崖,头上是荆棘悬空,一边是裂开大口的岩石,仿佛是野兽狰狞的面目,而道路只有两米来宽,刚够一辆拖拉机通行。手扶拖拉机就在这机耕道上,蹦蹦跳跳,吓得我们气不敢出,我们随时做好了跳车的准备,因为那时仿佛觉得生命在纤细的头发丝上,颤颤悠悠的行走。稍有闪失,拖拉机就会蹦下悬崖,生命就在瞬间陨殁,就再也见不着爹娘了。

  白云老是漂在周围的山顶,不给我们一次遮阴的机会,那天暴晒以后,我们全都掉了一层皮。由于天气太热,拖拉机的三根皮带竟一起断裂,紧随其后的另一台拖拉机刹车不及,一下子撞了上来。

  同期声:

  (这个能不能卸掉?)

  怎么一下子全部断了呢

  你后面的车刹车都没有呢

  有

  有怎么会撞上来呢

  我以为他要走

  配音:

  事后我们才知道,这两位驾驶员才学会驾驶一年多,而且至今没有驾驶执照,听说这两位出道不久,开车技术却很高超,单看上坡时,手不离把手,脚去换挡的架势,就让我们惊诧不已。

  同期声:

  小心点呢

  配音:

  道路本来就很狭窄、破烂,却要和拉着木料的拖拉机会车,真让人感叹,环境造就人。事后我们还得知,从这条路通车的一年间,已有好几台拖拉机滚下了悬崖,十多人死于非命,吓得我们一身冷汗。可是没办法,庙堂那地方太穷,拖拉机屈指可数,并且是唯一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出山还得靠它们。

  现场出像:(韩咏秋)

  观众朋友,现在是下午的三点半,经过汽车2个小时和这个手扶拖拉机5个小时的颠簸,现在我们离庙堂乡的乡政府已经是遥遥相望了,我想,作为城里的记者,偶尔进山都如此的艰辛,更何况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的山民们了。

  悬崖上的人家

  配音:

     走进庙堂的途中,我们在路边见到一户窝棚人家,用茅草搭成的窝棚,孤零零的挂在悬崖边,显得摇摇欲坠,认识这位大姐,却让我们感受到农村缺医少药的悲凉。

  采访:(巫山县庙堂乡兴元村  吴祖香)

  (你们家就住这儿吗)

  就是这儿

  (你腿怎么啦)

  腿被蛇咬了

  (蛇咬了怎么断了)

  蛇咬了五六年了

  (巫山县官阳区武装部长  董乔生)

  当时属于山区缺医少药,没有医院,也没有好的医生,这样就是,当时咬了之后,没有及时治疗,脚就肿了,发烂,烂了之后就在当地找了一个草药医生,用锯子锯了

  配音:

  当时才三十出头的她,从此落下了这终身残疾。站在悬崖边朝下一望,深深的庙堂河从脚下轻轻流过,但是,如果不是这些灌木遮挡的话,从上往下看,非得两腿筛糠,头昏眼花不可。

  采访:(巫山县庙堂乡兴元村  吴祖香)

  (我看你们现在住的地方,都没有墙,万一刮风下雨怎么办,冬天怎么办)

  冬天倒还不吓人,让这个行风走雹更吓人,这房子前年二月二十几号,吹那个大风,把房子都提走了,

  (现在你们家几口人)

  七个人

  (七口人  这是两个孩子?)

  有四个

  配音:

  这位大姐说,她有四个孩子,大儿子到外面打工去了,还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家。说话间,二儿子打着赤脚回来了。见有客人造访,便懂事的蹲在一边的板凳上,静静的看着我们。

  采访:(巫山县庙堂乡兴元村吴祖香二儿子  杨亨安)

  (老二今年多大啦)

  14岁

  (念过书没有)

  没

  (想不想念书)

  想  又没钱

  采访:(巫山县庙堂乡兴元村   吴祖香)

  (两个妹妹念过书没有)

  都没读

  (巫山县庙堂乡兴元村吴祖香二女儿)

  (你想不想读书)

  想啊

  配音:

  站在窝棚里望出去,蓝天白云和崇山峻岭按说是赏心悦目的绝好风景,可是,当我们看着眼前这情景,怎么也悦不起来。

  同期声:(记者和巫山县庙堂乡兴元村   吴祖香)

  (床在哪儿啊)

  楼上啊

  配音:

  我们两人壮起胆子,小心翼翼爬上了楼梯,爬到用几块破木板搭成的楼上。

  现场出像:(韩咏秋)

  观众朋友,这就是庙堂乡一个七口之家的农户,他们的房子可以说是四壁透风,我们看到这个搭的楼板很不结实,稍微这样一震颤,都有摇摇欲坠的感觉。

  配音:

  烈日当顶,时间已经下午,那鸡公不停扯开喉咙啼叫,大概是向主人表示饥饿难耐。

  同期声:(记者和巫山县庙堂乡兴元村   吴祖香)

  (现在两点多钟了,你们吃午饭没有)

  还没有

  (你们一天吃几顿饭 只吃两顿吗)

  我们有时候只吃两顿

  (这是什么做的)

  苞谷面

  (菜呢 有菜吗)

  有什么菜呢 要吃就吃点青菜

  (青菜在什么地方)

  就在上面栽了几窝,被羊子啃了,没有了

  配音:

  这位大姐说,1990年乡里修公路时,她家的窝棚被放炮炸飞的石头打烂以后,她就一直住在这里,如今,拖拉机可以开进来了,但她家因无钱新建,还不知要在这里居住多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