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秋
韩咏秋事迹材料
韩咏秋:男,1973-06,共产党员
韩咏秋同志工作简历:
1993-09至1998-07:重庆电视台新闻中心主持人
1998-07至2004-11:重庆电视台社教部制片人兼主持人
2004-11至2007-08: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电视栏目中心《拍案说法》制片人兼主 持人
2007-08至2009-02: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电视栏目中心副主任兼主持人
2009-02至2011-09: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兼主持人
2011-09至2013-02: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都市•公共农村频道副总监
2013-02至2018-05: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都市•公共农村频道总监兼主持人
走进贫困山区
韩咏秋现任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都市频道和公共·农村频道总监、播音指导、重庆市政协委员、中广联法制节目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大学硕导。
他从事电视工作25年,共获节目奖项及个人荣誉120余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五·四青年奖彰、重庆市十佳新闻工作者、重庆市“五个一批”新闻人才。2013年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2018年获评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
一、勤勉敬业、坚守一线,山区高原发出“金话筒”铿锵之声
在韩咏秋电视从业经历中能清晰地看到,他先后主持过十多档风格各异的电视栏目、大型晚会及地方重大活动。他成为重庆首位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个人奖获得者,重庆市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并相继荣获第21届电视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两届司法部“金剑奖”主持人一等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25年25人”荣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获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韩咏秋不仅勤奋耕耘在新闻播音和节目主持岗位,还坚持常年深入农村山区采访。他先后策划并参与的两大系列报道耗时三年,在重庆引起空前反响——1996年配合重庆直辖而制播的132集大型系列报道《渝疆万里行》,荣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1998年75集大型系列报道《走进贫困山区》,历时半年深入重庆7个国家级贫困县,生动地反映了重庆贫困山区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奋斗精神,观众深受震撼和感染。该系列报道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他还在“走转改”采访活动中,连续两次在西藏昌都,芒康,类乌齐,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区,采访报道重庆援藏干部无私救助藏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故事。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他还协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发起的“爱助童心”慈善行动,让2500多名贫困地区“先心病”的儿童获得免费救治。
二、持之以恒,锐意创新,主持创办多档优秀电视栏目
在长期的电视新闻及专题节目的创作中,韩咏秋始终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四个全面”为工作指导。
2000年他策划推出了重庆电视台第一个日播法制栏目《拍案说法》,任制片人兼主持人。该栏目被业内专家视为全国电视法制节目的创新典型。
他十年如一日精心打磨《拍案说法》这个全国品牌法制节目,连续三年获中广联“全国十佳法制节目”,被国家广电总局树为全国创新创优典型给予表彰。介于其在普法及法制宣传工作中的突出成绩,韩咏秋被授予“中国五·四青年奖彰”和“重庆普法形象大使”称号;连续十年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评为“全国广播影视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
他连续主持了8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每场晚会的主持,他都锐意创新。凭借着极强的情感掌控力和爆发力,他近乎完美地诠释和展现了这些平凡人给予大众的感动与心灵温暖。荣获第26届“电视金鹰奖”等多项殊荣,成为重庆一档传播正能量的品牌晚会。
坚守初心、奋斗不止。这些年他又相继策划推出了《大律师在线》、《大城小事》、《都市700》、《家事有道》等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栏目,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好新闻和2011-2012年度法制栏目一等奖、“TV地标(2015)”年度省级地面频道优秀节目、“TV地标(2016)”年度省级地面频道最具品牌影响力节目、重庆新闻奖、“重庆市广播影视优秀作品十佳栏目”。
三、事业转型、融合创新,推动频道事业产业良性发展
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是韩咏秋一贯的工作姿态。做主持人,他追求的是不可替代。当制片人,他坚守创新理念不动摇,精心打造节目品牌。任频道总监,他深入研究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抓住机遇促创新,带领两个频道实现扭亏为盈,效益逆势增长,取得累累硕果。
2012年,经全集团公开竞聘,韩咏秋出任两个频道的总监。此时正值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他锐意开拓媒体转型思路,坚持“平台网络化、渠道生态化、内容产业化”的融合发展方向,探索依托内容核心资源,推进衍生产业为抓手,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实践。使两个亏损频道在短短三年时间连续减亏6000余万元,并成功扭亏为盈,逐步跳出传统运营模式,走上了一条良性创新发展之路。进而又在地面频道普遍出现收入利润双下滑的窘境下,2015—2017连续三年收入逆势增长26%、32%和19%。增长率均属于全国同类频道和本集团其他地面频道的第一!因此他获评“传媒中国年度创新人物”。
在电视屏幕上讲好百姓故事,认真调解各类型的社会矛盾纠纷,从“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中找到了媒体转型升级的契机。他在都市频道全力打造每天3小时电视调解节目带,每年调解群众各类纠纷4600余件。继而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设立全国第一个“电视巡回法庭”,并成功推出了“时代楷模、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马善祥。在此基础上,他又在全国司法系统率先研发“互联网+人民调解”客户端——“巴渝和事佬”APP,下载安装总量已达40.23万。重庆十万名调解员和律师运用此掌上工具,及时快捷地为民众化解纠纷,使得“重庆电视调解品牌”在全国媒体中创造了“两个第一”,其社会矛盾多元化解的服务效果得到司法部及重庆市委政法委肯定。目前该软件已与重庆市高院“矛盾纠纷易解平台”、重庆市司法局12348“重庆法网”进行了技术对接,也成功实现了重庆的“诉调对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综治效果,也凸显出媒体及行政司法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情怀。都市频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得到国家司法部“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的表彰。
四、热心公益,服务大众,坚持正确的人生和事业方向
韩咏秋热心公益,还多次为山区孩子慷慨解囊捐钱捐物,特别是2003年他个人一次性为50名困难儿童捐款,他也仅仅只要求保留一张收据作为纪念。
他还积极参与组织由重庆广电集团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创办的“ 大爱基金”的扶危济困工作。汶川地震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带队赶赴灾区参与救援、救灾的报道。同时,他还召集了全国第一个“赴灾区法律援助公益律师团”,60余名执业律师奔赴灾区,成功为当地受灾群众提供保险理赔、失踪人口和债权债务证据材料搜集、固定证据、权利义务法律咨询等各类免费法律服务3500余件,发放相关法律咨询材料16000份,受到灾区群众的交口称赞。
这二十多年韩咏秋近乎偏执地将对事业的追求当成“在沙漠中行走”——他说:“要想让身后留下一行清晰的足迹,就必须不停地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