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之轴》
第二集《时光》
1.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时光在这座城市留下了可见的文物遗迹,不可见的文化遗存。
中轴线是北京城市布局的中心轴线,它连接着历史与现实,折射着城市的气度与温度。人间烟火使这条轴线在时光的流转中,生生不息 周而复始。
画面字幕:
卯时 05:00-07:00
第二集 时光
2.中国古人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将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早晨5时到7时,被称为卯时。此时旭日东升,一天劳作开始。谷子住在中轴线旁是一名声音设计师,正在制作一场沉浸式声音体验活动——“行走的中轴线”。今天她要与伙伴们一起去收录声音。
列车进站,注意安全。
换乘地铁1号线的乘客,请注意下车。
-喂,我到那个永定门外A口了已经。
-这里,这里。
-走走走。我们今天去看一下有没有公园的声音
-然后...
-城楼上。
-对,如果能去城楼上
同期:黄若谷
《行走的中轴线》声音设计师
我们决定从南到北,沿着中轴线自己走一遍。然后去收录这些发生在中轴线上惟妙惟肖的声音,从而让大家更加了解,京之中轴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影响,以及给生活在这里的人带来的影响。
画面字幕:
永定门,天坛,先农坛,前门五牌楼,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神武门,鼓楼,钟楼
7.8公里
3.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
南端永定门 。北端钟鼓楼,全长7.8公里。
画面字幕:永定门
4.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的正门,始建于1553年。
同期:黄若谷
这个声音, 等一下,我再录一下。
我们推开了门,门吱扭的一声打开。
然后我觉得,那个声音是非常恢弘的,一下子就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厚的历史的厚重感。然后当时我就在想,如果现在我可以把时间向前推移五百年,这个城市的底噪会是什么样的呢?
同期:
-上来了才能看得到这个线是真的存在。然后旁边的城市就像被折叠一样。
-对。我觉得这两边的马路也很有趣。那个车都是这样。
5.站在永定门城楼上俯瞰大地,好像千年的时光在眼前铺陈开来。
6.七百多年前,忽必烈命令谋士刘秉忠在这片龙兴之地,为其王朝建立一座都城。刘秉忠遵循华夏中正之理,以中轴线统率城市布局,象天法地、坐北朝南、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建造了方正对称的北京城。
同期:吕舟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这个北京中轴线就形成了一个北京的城市空间当中的一个轮廓线、一个脊梁、一个最高的组成部分,然后其它周围都是与它对称的关系。
7.北京中轴线上从南向北,第一组以中轴线为轴东西分布的重要建筑便是天坛与先农坛。中国人敬畏天,天坛是北京中轴线的
重要组成部分。
画面字幕:先农坛,天坛
同期:
这声音真好听。
安静一点的地方收点儿鸟声。
-现在感觉人的声音少一点,就是没有音乐,我们可以收一点鸟的声音。
-可以可以。
-不然一会儿音乐起来就收不到了。
同期:黄若谷
我们去天坛收录声音,其实最开始是想去收录林间的虫鸣鸟叫。但是当我们到了天坛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这里的市民在这里锻炼得不亦乐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一个独特的锻炼方式。
同期:
-看我新鲜,没见过?
-我需要...我的天呐!
-加油!
同期:黄若谷
当我们去融入去聆听,跟他们说话交谈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如果你闭上眼睛去听这些,那么浮现在你眼前的就会是一个愉快的 幸福的市民,在中轴线生活的百景图。
8.倾听使住在中轴线上的谷子发现了,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背后有历史、有文化、更有人情味。
画面字幕:回音壁
同期:二宝!
9.中轴线不仅仅是文化地标,更串起了北京人的衣食住行。
同期:你好,中轴线!
画面字幕:
辰时 07:00-09:00
10.早晨7时到9时是十二时辰中的辰时。也被称为食时,也就是大部分中国人开始吃早饭的时间。
同期:
-好嘞,八宝粥上这边取您呐。
-五个烧饼 四个炸糕
-来,羊杂,豆腐脑您呐。
-您好,老师傅!
-您好,您好,您好!
-吃点儿什么?
-包子,炒肝。
-您那边请!
-点餐。
-来四两包子。
-您好。
-您好,您好。
-给我来碗炒肝。
-来一碗炒肝。
11.董克平是一位美食家,尝遍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董克平念念不忘的却是家门口的这些日常吃食。
同期:董克平
要我说,北京人是最有口福的了。上到宫廷御膳,下到平民小吃,什么都能吃得到。
12.炒肝是一道只能在北京吃到的小吃。吃炒肝不用勺子,也不用筷子,而是沿着碗边抿食,类似于喝,本地话叫吸溜。
同期:
-你教一下她怎么...
-转着,然后那样。
-好,我再来一次。
-一边转着一边吸。
-你这是干吗?
-录一个就是喝炒肝的声音,北京美食的声音。
-我觉得如果转快了,它就有点儿吸不上来的感觉。
-它有点儿稠。
-找一找,再试一下。
-要熟练。
-您好,我们可以录一下您的这个吗?
-没问题。第一,不怕烫。第二,转得均匀一点儿。
-均匀一点儿。
-可以吗?
-听起来就很好吃,跟你的不一样。
-我的有点儿勉强,就是老师转得很从容,然后就有一种那种吃东西觉得好吃的感觉。
-学习一下。
-完成工作了吗?我们可以开吃了吗?
-可以,可以。
-你们在录北京美食的声音?
-对,我们录中轴线上各种声音。-生活中的大家能听到的,能唤起记忆的那些声音都采集起来,然后做成这样的一个声音的一个收集者,一个路线。
-其实我们做的工作都差不多。我最近在写一篇文章,就是记录中轴路美食的变迁,这么个文章。从永定门到鼓楼,看看这些餐厅有哪些还在,有哪些不在了 有什么变化。
画面字幕:
巳时 09:00-11:00
前门
13.上午9时到11时是十二时辰中的巳时。此时阳光灿烂,中轴线的街道也热闹起来。从这一时刻起,前门大街上的铛铛车开始了它一天的运营,清脆的铃铛声仿佛让人回到北京还叫做北平的时光。
14.1924年北京第一辆有轨电车从前门开出,曾引来无数好奇的目光。
同期:吕舟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进入到民国时期,中轴线依然很重要。然后我们把很多的重要的交通设施在前门两侧布置,打通一部分的原来被限制住的交通
改造这个城市。然后到了共和国时期,我们依然要突出这条中轴线我们要考虑南中轴,北中轴,继续北京沿着这样的一个轴线上去发展。我们对于交通 对于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期:(车内广播音)
...前门大街才成为一条商业街。清代初期...
15.铛铛车窗外的风景在时光的流转中展示着不同的风姿。它像是一个延续了近百年的时空长廊,见证着这条古老轴线的吐故纳新。
画面字幕:
午时 11:00-13:00
16.中午11时到13时,在十二时辰中被称为午时,此时太阳如日中天。晨练的人们已经散去。宁静、安逸的环境中,更能体会到景山这座旧时皇家后花园的声音气质。登山观望,在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中,中轴线的概念得以凸显。
同期:
这效果很好!
你看看都结冰了。
这是吗?这是河是吗?
是吧,是护城河呀。
前面护城河。
同期:黄若谷
《行走的中轴线》声音设计师
我们现在看到中轴线上的这些古建筑,可能已经没有了过去那个时代的一些功能了,但是对于生活在中轴线上的这些人来说,这些古建筑又意味着什么?
画面字幕:万春亭
17.左环宇是一名服装设计师,他正在为设计一场以中轴线为主题的时装秀寻找颜色。今天已经是他第五次来到中轴线了。
同期:左环宇
服装设计师
我这场秀的色彩出来,就是代表中国的,代表中轴线的。
同期:左环宇
设计上的颜色就是刚才我们如果说假设我们刚才说的那一版舞美方案不推翻,我觉得每一部分要有一个颜色。这个是否要用地标理念去找出所能代表的颜色,然后这样的话就整个你就梳理通了嘛。
同期:左环宇
服装设计师
想用四个点来表达,一个点是故宫就是这种宏伟的,另外一个就是天坛,然后就是市井,还有一个结合点儿自然,那就肯定是什刹海那边。我觉得这样这四个点就包括得比较完整。
18.建筑家梁思成曾说: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看来,中国古代的匠师,可能是最敢于使用颜色,最擅于使用颜色的了。
画面字幕:绯红,帝释青,群青,石绿
同期:左环宇
群青,石绿。群青色好像颜色好浅。琉璃瓦的颜色还不一样。绿瓦的颜色怎么看,各种变化。感觉这个市井的颜色更像是吉量或者是霜地,很凌乱,这哪儿也不挨着呀。
我们用颜色,那么这个颜色是否能跟这个矿物颜色很接近。中轴线上的所有的建筑,它的色彩呈现是否是当时的那个样子,它有没有差别,它的差别有多大,这不是我的专业领域,我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弄。
同期:
-第一开始调的是松花,对吗?
-对,调的是松花。
-你看这差太多了,你看见没?
-也是感觉有点脏。
同期:左环宇
在我试的过程中我完全崩溃了,因为这个从纸上看到很美的颜色,变到我用的面料上,然后完全出现了就是意想不到的变化,就不对,肯定不对。
这一排全部都不对。
赶紧调,赶紧调。
显得灰了一点儿。
赶紧调,赶紧调
这种。
就没有那么美,而且有的颜色出来要么就很怯,要么就很脏,所以我就卡在这儿了。
19.在中轴线上徘徊了半个月的左环宇,在书店里找到了灵感。
同期:左环宇
这儿一个点,这儿一个点,这儿一个点。
你上面也不能够弄成一颗一颗的。
看呀。我先把中间给我固定完了以后,我再看边上我要不要。
这领子上不能搁个帆布,做得挺挺的吗?
同期:左环宇
做这个项目,那我就想很认真地完全是针对于我们中轴线,我就想去近距离的再去观摩,再去触碰大国工匠留下来这些精美的作品。然后把它融入到我现在做的这个服装的设计里面,让它有现代感又有这种历史沉淀的影子。
同期:左环宇
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做了尽可能多的万全的准备,方方面面,所以期待来年的春暖花开,把我们这场秀呈现给大家。
20.时装是时光在服装潮流上留下的印记。
曾经中轴线上的服装体现着大国威仪。现在中轴线上的时装,展现着中国纺织业的进步。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中国服装正在装点世界。
21.下午13时到15时,在十二时辰中被称为未时。午后时间,正是人们小憩的休闲时刻。此时胡同上空偶有鸽子飞翔,悦耳的鸽哨忽远忽近,琅琅不断。鸽哨是鸽子尾巴上系着的哨子发出的,这种声音是中轴线上留存的时光见证。
画面字幕:
未时 13:00-15:00
同期:
-您好,您家是养鸽子的吗?
-对对对,怎么了?
-我们就是在旁边,我们想采集点儿北京城的声音,看见有鸽子飞您这儿来就想过来看看。
-看吧看吧。你瞧,多么清脆的声音,你听,这尖的声音大吧
22.以鸽子的视角俯瞰中轴线,在它7.8公里的最北端坐落着一组红灰相配的古建筑群——钟鼓楼。这里是中国古代的报时中心,一鼓一钟见证着这座城市近千年的晨暮交替。
同期:吕舟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钟鼓楼的作用是什么呀?它其实是控制这个城市的时间。它告诉你什么时候该起床了,什么时候你该关门闭户了,什么时候城门要关了,什么时候市场不应该再开了。它实际上是中国人的神圣的时间把它物化,变到了一个通过声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秩序的一个过程。
画面字幕:
申时 15:00-17:00
23.下午15时到17时,在十二时辰中被称为申时。在古老钟声的沐浴中,屹立在此七百余年的钟鼓楼,今天又增加了一批新的听众。
同期:
-李老师,婶儿,小哥。
-来了。
-咱家又吃面条。
-对对对,赶上了。
-赶上了。
同期:方喆
住在胡同里的这街坊们就像家人一样亲。这我小时候爸妈有时候下班晚了,我去谁家都能吃上一口,而且都是热乎的。
-来来来。
-坐坐坐。
-加双筷子加个碗的事。
24.胡同,院子挨着院子,房子挨着房子的格局,使邻居每日抬头不见低头见,亲近犹如家人。方喆喜欢拍胡同,更喜欢拍胡同里的人,因为他们是看着他长大的长辈,是从小一起玩耍的伙伴。
同期:吕阳
金马派风筝第四代传人
中轴这块以平房四合院为主嘛。邻里邻居的日常生活也都能帮把手。人和人的那个情感的沟通是自然的就流露出来了。然后整个院里就像一个大的家一样。不是有那么一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你只有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边,你才能感觉到这邻里之间的帮衬、扶持。
-还是有味道。
-现在就找这老味不好找。
25.吕阳是方喆的发小。方喆想拍吕阳,因为吕阳辞掉了高薪的程序员工作,继承了父亲的手艺,成为了金马派风筝的传承人。这种金马派风筝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上百年的历史。
同期:电影《风筝》片段
-你有何话讲?
-是这样的,我要给一个中国小朋友写信,他住在北京。
同期:吕阳
金马派风筝第四代传人
新中国当时首部中外合拍的电影叫《风筝》。孙悟空的这个风筝是当时我的师祖金福忠先生和我的师爷关宝翔先生,两个人合作的这么一个风筝。金马派是作为北京风筝一个典型已经非常的著名了。
同期
-钟楼在前边,鼓楼在后边。
-但是要让它一串来说,就是每一个...
26.年轻人守着老理,也唯变所适,努力创新。吕阳打算改良传统的制作工艺,做一组以中轴线建筑为主题的风筝。
同期:吕阳
金马派风筝第四代传人
当时是什么都想变,太老了。我说你这个得变,得变成什么什么样儿。当时跟我父亲冲突其实挺大的。
同期:方喆
这一对父子有一些小的讨论。我当时拍的时候也觉得特别地好玩,也好奇。因为平时很少看见吕阳和这老爷子在一块儿吵闹,这就如同像两个武林高手一样,切磋武功似的。
27.吕阳的父亲看不懂年轻人的新鲜玩意,但是他默默帮衬着儿子,解决新旧交替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因为这个风筝关乎他的手艺,也关乎他的根——中轴线。在这个小院子里,上演着重复了千年的父子相继的传承故事。
同期:吕阳父亲
我这儿住了有四十多年了。吕阳就是在这儿出生的。你像当时还记着在院里跑着玩。一晃你看,都大小伙子了,三十多了。
28.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生活在中轴线上住着祖辈留下的老宅,抬眼看到的是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说的是祖辈传下来的老北京话,时光流逝但传承不改。
画面字幕:
戌时 19:00-21:00
29.晚上19时到21时,在十二时辰中被称为戌时。在古代从此刻开始,到第二日凌晨5时,被划分为五个更次。当计时仪器显示到了第一个更次的时候,鼓楼就会开始击鼓定更,钟楼听到鼓声后开始撞钟报时,这也宣告着一天的劳作结束。
30.但是对于今天的中轴线来说,夜生活刚刚开始。
31.中轴线的夜是多彩的。有满载着欢乐的聚会,也有充斥着烟火的排档;老戏楼里吟唱着千年古曲,小酒吧里荡漾着青春的激情。古典与现代的相融,传统与前卫的碰撞,古老的院落与时尚的潮流,各得其所。
画面字幕:
子时 23:00-01:00
32.晚上23时到第二日凌晨1时,在十二时辰中被称为子时。此时夜已深沉,喧嚷了一天的中轴线也慢慢进入了梦乡。
同期:
您现在所停留的地方是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永定门。
但是我把它放到这个轨道里,它过爆了,就炸掉了。
打永定门往鼓楼看,这本是老北京的中轴线。
同期:黄若谷
《行走的中轴线》声音设计师
一开始我对中轴线的认识,可能它更像是历史书上的一个名词,它上面有很多古建筑,比如说有故宫;有各式各样的城门、城墙它,也许是很多景点中的那样的一个景点。但是在我走完了这一趟中轴线声音收集之旅之后,我看到那些生活在中轴线周边的人们,他们其实生活得很诗意,就是他们日常幸福生活的那个状态,那种烟火气,那种生活里边非常细微的乐趣可能是我重新认识中轴线,以及重新认识我自己生活的一个点。
画面字幕:
由三姐妹制作的《行走的中轴线》 声音体验活动已经正式启动
同期:
您现在所停留的地方是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永定门。
这里就是本次漫游之旅的起点了,让我们带上好运前行吧!
我们继续前行,去看看前面还可以收集到什么。
33.北京是一座留住了时光的城市。中轴线的晨钟暮鼓穿越春华秋实,十二时辰周而复始。跨越历史长河,统领城市空间的北京中轴线,则是这座伟大城市的脊梁和灵魂。拥有脊梁和灵魂的城市是幸福的。时光不辍、岁月如流,中轴线人来人往,幸福就藏在每一个人的笑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