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晶同志事迹材料
邵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广播电视台。26年奋战新闻一线。从13年基层记者干起,后担任卫视中心、科教中心主任。
她本人13次获国家级新闻大奖,11次获中国新闻奖,6次中国新闻奖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16次获北京新闻奖,其中11次一等奖。以笔底波澜紧扣时代脉搏,创办中国新闻行业众多著名品牌。《生命缘》《向前一步》《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等“现象级”节目,开辟新时代民生新闻与舆论监督报道的风气之先。新冠、抗洪无惧生死,锻造出一支新闻铁军。《向前一步》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北京模范集体;《生命缘》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入选纪录片团队;她被评为“北京市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和“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她名字中有一个“晶”字,三个太阳,热辣滚烫,注定她报道新闻故事温暖人心的使命、注定她深入新闻现场忘我燃烧的斗志,注定她对待新闻事业炙热如火的情怀。 三个“日”,是火、是燃、是情。
对人民炙热如“火”:主创作品六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火”,是将自己生命26年如火深燃一线。13年基层记者,新闻就是命令,怀孕9个月仍战斗在721特大暴雨一线。做中心主任时始终坚持在一线采访,九级大风、狂风暴雨从不退却。
“火”,是她对百姓朴素炙热的深情,是时代之问、人民之呼、百姓之盼。人民是她新闻作品永远的主角。
“火”,是炼就火眼金睛的新闻洞察力,舆情起伏需要驭波蹈浪和思想引领。2014年,医患矛盾成为社会焦点。她直面舆情,自己孩子刚过半岁,就担任制片人,带领5位刚生完宝宝的“妈妈记者团”,创办全国首档医疗纪实节目《生命缘》。放弃高大上的人物“表扬稿”,第一次敢于报道手术失败的患者死亡案例,患者家属理解了24小时医生不眠不休的手术艰辛和重症医学的局限,在全社会重塑医患互信的力量。她带领“妈妈记者团”日夜蹲守急诊室拍摄,自己的宝宝就睡在急诊室旁。开播首年即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火”是紧扣人民对生命健康休戚关注的新闻敏感。《生命缘》开创八年四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奇迹。2015年,她关注儿童器官捐献缺失,带动北京器官捐献明显提升,第二次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20年,她组织团队在疫情刚爆发吞噬生命之际挺进北京和武汉ICU,用百篇来自武汉和北京的纪录片,三度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21年,她以百年协和的独特视角在众多建党百年报道中耳目一新,第四次折桂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火”,是将满腔热血化作妙笔,为弱势疾苦奔走,字字切中时弊。近年,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小哥备受关注。她首创“局处长换位真体验”新闻样态,让手握实权的管理者在聚光灯下感受民生疾苦,推出融媒报道《北京一处级干部当外卖小哥:12小时仅赚41元》,迅速收获了7600多万的视频点击量,微博话题阅读超过8亿次,并直接促成两大外卖平台逐步取消对外卖小哥的超时处罚。
对“守正创新”燃智如火:做“现象级”新闻
面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之问,北京着力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身为首都记者,她牢记总书记嘱托,主动思考,创办全国首档基层治理现代化节目《向前一步》,栏目两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栏目开创媒体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先河,被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蔡奇同志称为“电视版接诉即办”,批示“节目办得好,一把尺子量到底”。
作为《向前一步》创始人,她在全国首次提出“媒体治理”和“建设型舆论监督报道”的新闻理念,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节目,开创多个第一。
第一个在北京市长调度会上将《向前一步》作为撬动超大城市治理重要抓手的栏目,连续五年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次在新闻节目中引入模式化创新,《向前一步》抉择时的跨线环节,成为不可复制的独家标志。
第一个被全国多个基层部门当作学习材料,多位省市一把手要求本地开办同类节目。
在创新中,她始终把提高作品的政治高度、文化内涵、社会效益、艺术价值作为追求,持续打造国际传播和融媒报道样态“第一次”。
她和团队首创《习近平总书记的书单》节目,创新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国际传播新视角。跟随总书记阅读之路,邀请中外学者,倾情讲述总书记领袖形象和人格魅力。理论变得鲜活,观点更显多元,文明越发璀璨,话题阅读量达到5.15亿。
她首创独特的融媒传播“三做法”。一是做宽渠道,在北京“23·7特大暴雨”中,通过实时连线、实时云图、路况,创新融媒直播新形态。二是做新流程,坚持“一次采访、分类制作、多屏分发”,从后台数据反哺选题策划。三是做强影响,担任卫视中心主任期间,北京卫视新媒体矩阵总粉丝数量1.2亿;《生命缘》总粉丝量突破1200万。
对事业深情如“火”:拼命苦干,永不言弃
理想是奋斗的发动机 热爱是苦干的加油站。她坚守一生向往的新闻事业26年,说的最多的字却是“不”。
“不”,是不放弃每个采访的新闻执念。做一线记者13年,她为探寻暴雨时立交桥的通行安全,将身体浸泡在水中丈量水深;她为探寻真相,和民警千里追凶。13年里,连续多年在新闻中心获得发稿和好稿第一名,月采制100多篇电视报道。同事们戏称:如果在发稿系统输入“邵晶”查询发稿量,数据量太大,电脑都宕机了。
“不”,是带领新闻铁军,生死不惧。新冠疫情刚爆发时,她顶住巨大压力,派遣22位记者深入生死一线,距离重症病人不足一米,很多镜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换。她每天都在机房一边彻夜编片,一边等待着大家平安的电话,不接到最后一个电话绝不离开,她经常强忍泪水鼓励那些被她视为兄弟姐妹的战友们。蔡奇同志曾批示:“生命缘团队在抗疫中体现出来的意志、执着、坚守和牺牲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不”,是不放弃每块“硬骨头”。《向前一步》里很多是近十年解决不了的“最难题”。她和团队为尊重民意,一天敲开600户居民家门;9个月说服14个部门现场办公,解决小区之间9年未解的路权之争等等。她对人民充满感情,才做出了有灵魂的作品。
她忠诚如火,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她温暖如火,坚持做正确导向的引领者,给困惑者方向、让彷徨者坚强、予软弱者力量、为逆行者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