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米阳光》文字稿
片头导视
[解说]向前一步,北京卫视首档公德节目 [同期]老百姓走路那个路给圈进去了
[解说]八米人行道,被违建侵占六年之久
[同期]老百姓根本没法走路了/这是物业给建的/他们要是不拆的话,我就把 我那还接着盖起来/谁主张谁受益/今天我来主张我的权益,我何罪之有/他本 来就不应该建在那当初/错/是否愿意向前一步,请选择!
正片
演播室:
[主持人马丁]各位好,欢迎来到《向前一步》,这里既是一档节目,也是一个公德课堂。我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马丁。欢迎大家的到来,欢迎!
[主持人马丁]现在我脚下是一条分歧线,在这个城市里人和人之间难免产生分 歧,而我们这个节目就是通过平等的对话,在公德光辉的照耀下,弥合分歧、握 手言和,争取向前一步!对,你们的这个666的手势,就是所有人听到你赞同的 观点,伸出你的这只手。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今天我们到场的城市沟通团的成员,
他们是人民调解员刘晶女士,欢迎! [刘晶]大家好!
[主持人马丁]著名律师陈旭先生,欢迎! [陈旭]大家好!
[主持人马丁]城市规划师田申申小姐,欢迎! [田申申]大家好!
[主持人马丁]著名评论员石述思先生。
[石述思]大家好!
[主持人马丁]著名心理专家毕金仪老师。
[主持人马丁]人民调解员胖姐。 [胖姐]大家好!
[主持人马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8米这个距离,脑海中大家有概念吗? [陈旭]有啊,比这大一倍就行了。
[主持人马丁]今天的这个争议和话题恰恰和这8米的距离有关,短短的8米背 后隐藏着怎样的分歧和纠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视频。
小片:
[解说]在石景山双锦园社区,原本有一条宽达八米的人行道。然而这条居民的 必经之路却被7号楼的铁栅栏圈起,违法侵占。甚至还盖出了两米五宽,将近小 三十平的房屋,俨然变成了私人小花园。
[同期]老百姓走路的地方,那个路给圈进去了,我们老百姓走路没地走/说我 们是违建,那他那就不是违建呐,他比我们还都盖得都晚呢/起码外头盖的是小 别墅啊,一间房,你要搭那大棚子,30平米多舒服呀,所以我们要求他拆,我 们老百姓没法走路现在,那条路。
[解说]八米空间,非法侵占,路上行人无路可走。为了还道于民,在去年的石 景山无违建社区百日会战中,双锦园社区积极响应。整个社区128处违建,115 处被拆除。但为何唯独7号楼的13处违建迟迟未拆呢?
[同期]有法院的,有法院支持,不敢惹/他要不拆,我们还继续还盖/要求就 这一句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一律平等,就要求这几个字,做到这点我们就 拥护。
[解说]仅剩的13处违法建筑,最后还能拆除吗?
演播室:
[主持人马丁]很多居民很有意见,愤愤不平。接下来我们要请他们上场,来一吐为快。
[居民代表1]您好!
[主持人马丁]你们两位是代表双锦园社区的一部分居民来的是吗? [居民代表1]对。
[主持人马丁]你们的愤怒究竟来源于何处?
[居民代表1]我们8月份,头年8月份拆的,到今年都快一年了。他们这7号 楼就一直没拆,后来我们就有点不平衡。说为什么他们不拆,7号楼的。我说这 都是不是一个国家的政策,都应该统一的,后来他们就说呢,有人就说那是法院 的,不归咱们石景山管。我说你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就跟你(争执)了。这都是 一个政策,你作为法院来讲你就应该知法犯法吗?
[主持人马丁]谁是法院的,谁是?
[居民代表1]他们这7号楼的这个楼都是家属院,法院的家属院。 [主持人马丁]您觉得那个楼搞特权了。
[居民代表1]对!
[陈旭]大姐我想问,他是不是就跟你们蹦着高的说,我们是法院的家属我不拆。 这么说过吗?
[居民代表1]他们倒没跟我们说。
[陈旭]对啊,那是不是你们揣测人家是什么法院的家属。法院法官最讲法了。 [主持人马丁]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跟这个什么占道有关是吗?
[居民代表2]它这个马路本来就不宽,也就是让我目测感觉八九米宽,就老百 姓的走路的步行道也给圈进去了。等于就是老百姓根本没法走路了。走路的时候 呢就是那汽车,那不是停汽车那缝吗,我们就从那,藏到那,赶紧躲到那汽车缝 里头去。还一个呢,比如说像年轻人好办。
[主持人马丁]对。
[双锦园社区居民]像老人行动不便的,还有推着车的像那些老人,他走路本来 就慢,他还得往那个车缝里挪,挪他自己推的那车。
[主持人马丁]出过事儿吗?听一下那个已经白发苍苍的老爷子,您怎么说? 您贵姓啊?
[观众1]我姓陈,在2015年的时候发生过交通事故,把我腿撞伤了,我直到 现在我走到那以后,我都觉着非常地不安全,非常担心。为什么呢,那连便道都 没有了,那边停着车,我还得走到两个车之间那空隙那儿,我就等那车过去,有 时候还不是过一辆车,两辆车,如果说我走得慢一点,更容易出危险了。
[居民代表2]特别不好走,就这条道全给圈起来了。 [主持人马丁]圈起来之后变成什么了?
[居民代表2]变成他们自己的小区了,变成自己的小花园。 [陈旭]变成私家的小仓库了。
[居民代表2]他自己又盖一房子,弄上摇摇椅吧,种点菜呀什么种点这。反正 我就看有扁豆、倭瓜什么。
[毕金仪]大姐,是什么人圈的?
[居民代表2]就是老百姓嘛,就是法院 …… [陈旭]就是业主。
[居民代表2]老百姓嘛。
[毕金仪]是一户一户自己圈的吗?
[居民代表1]不是,它那个物业。跟那个领导说,我说他们要是不拆的话我就 把我那还接着盖起来。
[主持人马丁]您这把拆了的再盖回去。
[居民代表]对,他们知道盖一间房子能解决好多用处,那我们也知道,是不是? [陈旭]人家是违法行为,然后人家没纠正,你跟着就违法去了,这是您的逻辑?
[居民代表1]对呀。 [陈旭]还对呀呢。
[石述思]这是气话。
[主持人马丁]一、我拆他也得拆; [居民代表1]对。
[主持人马丁]第二不能搞特权;第三还道于民。我这么理解对吗?
[居民代表2]对。
[主持人马丁]你们认识的那个7号楼的那家,弄了一小别墅似的吧,又种菜又 有凉棚。
[居民代表2]还弄一亭子,弄得可好了。那房我记得,据我所知也就买了六七 年那房。老百姓买的房子。
[陈旭]买的二手房。
[居民代表2]买的二手房。因为为什么,我怎么记得,因为我当时想买那房来 着当时我没有那么多钱没买成。
小片:
[解说]8米公共空间,建起“私人别墅”,侵占公用道路,行人无路可走。小 区居民描述中如此“霸道”的住户,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果真如居民所说有着 什么“特权”吗?沟通团成员胖姐特地在录制前探访了这13户未拆违居民的代 表张海力先生。
[同期]其实我也不住这儿,但是呢我觉得这个事情有失公允。那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你得懂,懂理懂法。
[解说]在和张先生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他不仅“有理有据”,还是个热心肠, 他究竟有着怎样的理由?8米距离纠纷和他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牵扯呢?
演播室:
[主持人马丁]好,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位张海力大哥请上场,有请!
[主持人马丁]咱们一目了然,这是张大哥所住的地方。 [张海力]对对对。
[主持人马丁]差不多吧这个位置,这一块我们上面写了违建。您在这儿有房子 吗?
[张海力]是接出来一个房。 [居民代表1]接出来。
[主持人马丁]大概多宽? [张海力]大概有2米多吧。
[主持人马丁]这个栅栏,就是阿姨口中的那个铁栅栏。 [张海力]对对对。
[主持人马丁]栅栏,挨着栅栏就是单行车机动车道。 [张海力]对。
[主持人马丁]中间没有人行横道。 [张海力]没有。
[主持人马丁]是这意思吧? [张海力]对对对。
[主持人马丁]好,我们一开场我就跟大家说了,这是一个8米的距离产生的纠 纷。这8米是不是就从这到这?
[张海力]对。
[主持人马丁]这是8米,说得对吗? [张海力]对。
[主持人马丁]纠纷就由此而来。 [张海力]对对。
[主持人马丁]我们看看旁边是不是格局是一样的。 [居民代表1]对。
[张海力]这个楼是一样的,5号楼不一样。 [主持人马丁]对吧。
[张海力]对。
[主持人马丁]所以在这个同等位置上,是没有违建的,对吗?
[张海力]当时我们买的时候,这个地方可以盖房。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相 并排的都已经建了。那么并排的建房的原因我调查过,原因是物业给建的。作为
业主来说何乐而不为呀。 [主持人马丁]是。
[张海力]既然你帮我建那我也高兴啊。
小片:
[解说]张海力表示,7号楼外侧扩建的房屋是物业统一盖的,这到底是怎么回 事呢?
[解说]原来,2012年7号楼的物业因为不想承担楼前打扫卫生的责任,就统 一牵头给一层住户扩建出两米五宽的房屋,因此张海力也是多花了一些钱买下的 房子。至今由于物业已经经过几番更换,当年的物业早已找不到人,扩建房屋的 事也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张海力想不通为什么当初物业统一建的房,现在却成 了违建呢?
演播室:
[陈旭]就是你买的时候就有是吗?
[张海力]我买的时候被承诺可以建。 [陈旭]谁承诺你的?
[张海力]他承诺说可以建,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买。
[陈旭]他是代表政府一个机构,还是代表他个人,还是他为了卖个好价钱,还是为了尽快脱手,他有什么权利承诺。 [张海力]都有可能。
[陈旭]那所以他这种承诺,你认为在法律上有效无效? [主持人马丁]如果没这块,这房子您买吗?
[张海力]那恐怕就不买了,我们有一些人呢就是有一些业主在买的时候人家房 子已经是接好的,在原基础上的话他还多掏钱了。
[陈旭]那么现在我就一直在问您,从源头上您这个权利的取得依据是什么?有 没有合法性?你一直没有回答我,我来回答。没有。因为没有,那么您使用了这 么多年,咱说句老百姓的俗话,可能已经占了一些便宜了,有了一些便利了。
[张海力]我不认同。大律师,是吧。我很敬重,敬佩。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呢我还是坚持。
[主持人马丁]所以您这……
[毕金仪]稍等稍等稍等,我问一个问题,您说原来这个地方统一由物业公司 给建过违建。
[张海力]对对对。
[毕金仪]什么样的违建,什么形式的违建? [张海力]违建?
[毕金仪]什么形式的违建?您说是物业公司统一给建的违建。 [张海力]统一建的,那么目前定为违建嘛。
[毕金仪]您买的那房子,那地方,就这个多出来这地方在您那房本上吗?它不 在您那房本上你就不能多给钱呀。这是老百姓看家的,对不对?
[胖姐]大家都建着,当时都有这房子,所以我才买的。对吧?我没有意识到, 就是说,那时候也没说有一个违建这一说。
[陈旭]胖大姐你说得不对。
[毕金仪]违建这个词从来就有。 [陈旭]当时就存在。
[毕金仪]而且2016年开始拆违建就已经开始了。 [居民代表1]对对对。
[毕金仪]违建这个词从来就有的。
[居民代表1]所以胖姐您说得不对,你甭管怎么说……
[居民代表2]他搭那个棚子那我们亲自看见他搭起来的。他搬过来以后他亲自 搭的那个棚子。
[居民代表1]对。
[胖姐]那大姐我就问您……
[居民代表2]所以这次他说要求那个,就是说,有关部门可以……
[胖姐]大姐,没关系,一个人一个观点。那我就问了,当时搭的时候为什么没 人拦?
[毕金仪]您说当时建的时候没人拦,为什么没人拦。您问这问题的意思是什么呀?我想知道。
[胖姐]我不是说为什么,因为当时 …… [毕金仪]您为什么要问这问题?
[胖姐]我问的就是说,当时都在建。
[毕金仪]就没有人拦,没有人看着就可以做坏事吗? [居民代表1]对啊。
[胖姐]也不是这个道理。
[主持人马丁]来,这位绿衣服的这位,应该叫姐姐是吧。
[张海力爱人]我是当事人的爱人。我觉得我们家先生坐这成了被告了,是成一 个弱势群体了。他没有机会来表达他所有的那种诉求你知道吗?一说话,那么多张嘴全哇啦哇啦冲他一个人。我们有机会说出来我们的诉求吗?没有。就是我们说得不对,你也听听我们不对在哪。对吧?
[陈旭]您觉得您爱人没说清楚吗? [张海力爱人]我觉得没有说清楚。
[陈旭]好,那所以您有什么要补充的?
[主持人马丁]陈律师您等会,人家最不满意的就是你。 [陈旭]没关系,不怕辩论。
[主持人马丁]是不是,意见最大的就是这个。什么大律师什么的。您说。
[张海力爱人]因为这个房子是我们2016年3月份买的。我们当时跟他讲价格 的时候人家丝毫不降,人家说这能够接出来,都是物业给盖的。价格人家根本就 不会谈下来的。人家说你们可以增加面积,所以价格咱们没得说,就是这价格。 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你知道吗?
[主持人马丁]确实挺冤的。
[张海力爱人]的确我们也花了钱了。
[陈旭]它现在不管谁牵头,它建筑物或者它所有的临建附属设施,它都没有法 律依据的。
[主持人马丁]是。但是我得说但是,但是反过来,如果咱们是这十几户的业主, 特别是刚买不久房子的业主……
[石述思]我觉得马丁这个提议特别有价值。我们今天闭上眼睛别想我们是大妈, 我们想我们是……
[陈旭]大哥。
[石述思]对。我们会不会觉悟高到,为了公共利益,为了发展,去让渡自己的 权益,而得不到丝毫的补偿、安慰、同情。因为当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受到 损害的时候,当一个旁观者是非常非常轻松的。如果我们是13户呢?我们是这 个北京市少数派呢?我们是一个伟大的城市,我们不仅要尊重多数人利益,我们 更要学会保障少数人的权益,至少会倾听他们的声音。
[陈旭]石老师我给你提个反对意见。这个权益有正当权益还是非正当权益。
[石述思]这个正当和非不正当也不是到目前为止能够决定了的,这所有的人。 [陈旭]可以,法律是底线。
[石述思]如果觉悟都像你们几位这么高,就不会有张先生这样的问题。
[毕金仪]我觉悟不高,我很自私的。 [石述思]好的,假如我们是13户 ……
[毕金仪]对。不在我房本面积上的那钱,你让我掏一分我也不给。
[陈旭]我是专业人士。我是学法律的。所以我在这个场合我不说话那大家可能 就不知道法律怎么回事了。
[主持人马丁]我觉得特别好。这样,您不光要说…… [张海力爱人]不是,您等我把 ……
[主持人马丁]您听我说。
[张海力爱人]您把我,等我把话说完呀。 [主持人马丁]会让您说完。
[张海力爱人]对吧,您是律师 ……
[主持人马丁]陈律师,我来打断您一下。我打断您一下,为什么呢?我为了大 家考虑。您花一分钟时间把买卖房屋中最重要的,就别让人花了钱又上当这事说
清楚。不管是北京市民还是全国的市民。
[陈旭]你无论买一手房还是买二手房……因为我们大家知道买一手房的时候, 我们听到很多的售楼小姐说我送你花园,我送你阳台,我这里有学校,我这里有 幼儿园。合同上写没写?如果没写在合同里,我要提醒大家这个不算数,还有您 刚才说的您买的,人家跟你说,人家承诺,中介也好,人家这个原来的业主也好, 承诺你说您在这2米5的范围内您可以盖建筑物。他说话有什么依据?他有什么 权利?有没有落在合同上?否则我就不能信。
[张海力爱人]行,谢谢,谢谢您的解答。
[张海力律师朋友]我是张先生的朋友。我觉得张先生他不是说刻意地去抵制这 个拆违,而是他内心他认为他并不知道违建的真正定义是什么,以及在实践中我 们到底怎么把握。意思说他是一种“不知者不为过”。或者说我们法律上有句话 叫“法无禁止即可为之”。
[石述思]我觉得张先生这个朋友说出了这个想法有一定代表性。法律有规定但 我不知道,所以我把我的房子扩展了到公共空间去,所以你不能怪我。这个非常 有代表性。但是法律不能因为您不知道……
[居民代表1]对,就不执行了。
[石述思]您就不执行。您的这个建筑有问题,对吗? [张海力]嗯嗯。
[石述思]这还需要学法吗?
[居民代表1]对,就是,对,就是这,是对。
[石述思]这是我真心想跟所有的,我们尊重每一个少数人的利益,但是我们希 望我们的城市,在保卫我们少数人权益的同时有公共意识。
小片:
[解说]在沟通中,张海力提出了对违建认定的疑惑。当初物业统一建的房子为 何成了违建?相关工作人员和专家做出了明确回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规划法》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即被认定为违建。
[解说]关于违建的法律认定已经很清楚,但出人意料的是张海力突然情绪激动, 提出了新的质疑。
演播室:
[张海力]确实,这个道理谁都懂。而且北京市目前对于拆违的力度比较大,我 们也是支持的。是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公平, 是吧。如果说是这种形式的话大家无可非议。拆,是吧,义无反顾。但是现在执 行的不是这样。那么5号楼就有房没拆,5号楼的这个图纸做得很不科学,很不 实事求是。里边既有违建又有栅栏,对不对?
[主持人马丁]哪有,您告诉我。来,您过来画来。 [居民代表1]5号楼那个在产权之内。
[主持人马丁]你先让他画,然后你再说。
[张海力]刚才这个大姐说了吧,在产权之内,那么就是在你的物权之内。 [陈旭]别着急,别着急,没关系,没关系。
[张海力]那么这个在不在物权,物权是不是在产权之内? [主持人马丁]对对对。
[张海力]凭什么你那个不拆,我这个必须得拆。你想有道理吗?有你的道理吗? 对不对?你细细听我说过来,咱们把这事情掰扯清楚。明白我说的意思吧?你别 着急。那么在人行道,它的这个位置,5号楼的边上既有违建又有铁栅。大家都 可以看,来这个。我跟你说5号楼有铁栅栏,有那个临时建筑。那你凭什么呀, 哪来的道理,对不对?凡事应该公正、公平,这是我们核心价值观,同志们。你 的权利你没有主张,谁主张谁受益。你自己不主张是不是?人家主张了,人家就 有,人家就保存了是吧。你六号楼没主张,没主张你活该没主张。你凭什么不主 张?那么今天我来主张我的权益,我何罪之有?
[主持人马丁]明白了。
[张海力]对不对?大家应该弄明白自己的权益,依法维护。这是我们今天要做节目的真正的目的。
[居民代表1]对对,你说得对。
[张海力]而且我们十九大开元之年,我们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你就要一事一议。 是吧?你就要与时俱进。
[主持人马丁]张大哥,您这样说……您看您这个,我特别支持您主张自己权利, 咱们把数字标出来。您认为5号楼现在有违建没拆,还是说有栅栏?
[张海力]既有栅栏又有违建。
[主持人马丁]大概多宽,大概违建多大?
[张海力]有5号楼的吗?5号楼居民自己说。
[居民代表2]我觉得张先生,我说一下,打断您一句话。我觉得5号楼这护栏由居委会主任来回答这个问题。
[居民代表1]是拆完以后建的。
[居民代表2]那是人拆以后建的。 [主持人马丁]张斌主任。
[居民代表1]有5号楼的这个居民,艳玲你说。 [主持人马丁]我们一步一步来,别着急。您是?
[观众2]我是5号楼的居民。我觉得这位先生吧,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主持人马丁]怎么呢?
[观众2]我是西单拆迁过来的,完了拆迁过来的时候就建着小院。所有人没有 一个越过他的小院的。现在你去看看5号楼。先生,你去看看5号楼,谁家有阳
台像你们似的,阳台外头又接,去看一眼去吧。 [主持人马丁]这理由您能接受吗?
[张海力]不在你房本之内的面积都属于违建。 [居民代表1]对。
[张海力]没有什么理由,道理就是这样。对不对?是不是超出面积?
[主持人马丁]本来我没想到还一个5号楼的问题。合着又牵出一个5号楼的问题。咱们接下来让我们的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给我们解读一下。
[石述思]对。
[主持人马丁]这一件件一桩桩到底是怎么回事?
[聂纪军]我是鲁谷社区,社区建设科科长。然后刚才听了张师傅这个疑问,我简单回答一下。
[主持人马丁]您说。
[聂纪军]因为5号楼,刚才后边那大妈说了,5号楼一楼出来以后是一小院。 因为我现在有规划图,规划图应该是在这个位置。
[主持人马丁]您拿的这张图是从哪来的图? [聂纪军]这是从规划局的网站上拍下来的。
[主持人马丁]明白了,这是最权威的详细的图是吧? [聂纪军]对对对。
[主持人马丁]好。
[聂纪军]因为我们拆违的时候,5号楼有突出这条线的也全都拆了。咱5号楼 的居民都应该能看见。5号楼超出这条原始的那个墙的,全都已经拆除了,是这 个问题。它现在是两条线。
[田申申]我来解释一下吧,就是从规划角度。刚才讲了,张大哥,我刚才去查 了一下规划,就是也是这个图,这是市政道路,我刚才查了,这不是小区里的道 路,您那小区都在这,这是一个市政路。然后刚才讲了道路红线跟这个建筑红线。 有的时候建筑是压在这个道路红线上的。您这7号楼就是这个情况。这是跟当时 规划就是跟整体的设计相关。有的大多数,我刚才讲了,都是退红线的。5号楼 就退了。退红线是一个词,就是这个是退红线,这个是现在的红线。等于5号楼 这段,您刚才看的栏杆,中间这个是它退红线退出来的。它不能再建建筑了,但 是它做绿化做什么这都是可以的。
小片:
[解说]正如田申申女士所解释的,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有很多红线。用地红线
即为规划批准的用地界限;道路红线是道路的边界,而建筑红线是建筑物基底位 置的控制线。建筑基底与道路临近一侧,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经常是重合的。如 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以在道路线以外另定建筑红线,一般称退红线。 双锦园社区的五号楼就属于这种情况,是退了道路红线建的。因此道路红线和建 筑红线之间可以根据小区需要设立护栏。根据实地调查,五号楼超出楼体建筑红 线的违建已经全部拆除。张海力认为是违建的部分,是五号楼一层统一封的阳台, 没有任何超出楼体的面积,因此不属于违建。而七号楼的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 建筑红线恰恰是重合的。因此超出楼体外侧的范围就是市政道路,不允许有任何 私搭乱建。
演播室:
[田申申]您这个楼当时很不幸,您买的这个楼它是压在红线上,没有退这个红 线。这个市政道路,它就是一个市政道路,所以这是应该有人行道、便道、再机动车道,所以您这个边就是道路的线,其实就是道路。 [陈旭]顶到头了。
[田申申]顶到头了,对对对。
[张海力]我完全不接受,我完全不接受。
[主持人马丁]这个5号楼的事您不能接受?
[张海力]是这样,首先我们讲刚才有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们什么叫违建?那超 出原设计规划,超出你的原房屋面积,那原则上都应该是称为叫违建。你不管什 么原因,这个道理应该很铁定的。但是呢,他把红线退了叫退红线。刚才您说的, 他退是经过协商的。
[田申申]不是,退红线是法定的,规划都是,这是都有明文的。 [张海力]而且这张图原则上来说不能够作为事实的证明的图纸。
[田申申]这是法定规划。
[张海力]不是这个人家 …… [田申申]这是。
[张海力]你听我说,之前规划局跟我们沟通的说,你应该去到北京市去查原始 图。这个是从电脑里边他拍下来的,这个不能做什么依据。这是我说的。
[田申申]那个规划局的人来了。
[主持人马丁]您上来吧,您上来说。
[唐俊友]我是市规划国土委石景山分局,我姓唐,叫唐俊友。 [主持人马丁]您好。
[唐俊友]您好。是这样的,这个5号楼它确实是退红线了,6号,7号楼是压 着道路红线建的房子。这是规划许可行为,这也是法律文件,规划许可证。它的 附图标注的就是这样的,是由国家依法去审批的建筑。这可不是说是经过协商出 现的,什么在哪建房的问题。这是国家法律确定,它就应该在这建。依据规划许 可法然后审批的,它是退红线的一个建筑。6号7号楼它也是审批的建筑。它没 退红线,压着红线建的。是这情况。
[主持人马丁]这个是张大哥口中所说的协商的结果吗? [唐俊友]不可能,这是规划许可行为,是法律文件。
[张海力]那我错了。
[唐俊友]这是当时就是这么设计的。
[张海力]如果说是这样的话,我这个调查得不够准确。 [主持人马丁]没错。
[唐俊友]第二我再跟您说一句……
[主持人马丁]您对您所说的这些负责吗?
[唐俊友]负责。这张图调出来,是通过我们的石景山的网上。我们那个网是市 规划委、国土委的唯一的一个网。从那上调出来的就是从市规委的档案里调出来 的,一模一样。
[主持人马丁]这您认吗?
[张海力]规划局的同志我认可。
[主持人马丁]认可。您这态度也特别好我觉得,就是您有疑问的时候力主权利, 当我了解了说那我可能弄错了,我也承认。
[张海力]我不是完全正确,我肯定也有失误。
[主持人马丁]我们这个节目的本意,在我们做节目的过程中我自己自身体会到 的都是,如果不能拿一个公正的尺子来衡量每一个环节中每一个人的利益的话, 如果不能政府和老百姓坐在一块透明地来谈这个问题的话,真的所谓的向前一步 容易变成一句空话。大家就算迈了,可能也口不服心不甘。我说的不是节目的结 束语。
[张海力]对对对。
[主持人马丁]因为我们节目的里边的问题还远远没有完成,还没弄清楚。接下 来咱们继续争取向前一步。就7号楼说7号楼,好吧?
[张海力]第一个呢,因为我是代表我们那一排相关业主。
[主持人马丁]13户。
[张海力]对,13户的业主的权益,我今天来了。其实还不只13户,应该是23 户。有些是法院职工,他们迫于这种压力他们就主动拆去了。其实这里边我还要 说一个问题,就是说你作为法院职工你既然在法院工作你都没有维权意识,行政 一纸命令你就马上拆掉了。对不对?你应该打一个问号啊。你也是民众的一份子。 你也是从事法律工作那么多年,若干年的,你怎么就能轻易……你且不论,是吧, 为你自己如何,你替大家也可以想一想,主动拆掉了,拆掉了以后同时呢,就给 这些13户形成了一种压力。
[陈旭]这说法我不同意。因为人家从事法律工作,因为人家是法律工作者的家 属,我相信他比一般老百姓更有法律意识。他非常清楚,这个建筑物是拿不到台 面,没有法律依据的,所以您不能说他是没有维权意识。我一直在讲,我特别希 望我们每一个老百姓都有法律意识,有权利意识。权利不会从天而降,但是我们 这个权利是个什么样的权利?如果是正当的法律赋予的权利,我们要维护。但是 如果您这个权利并不是法律赋予的,是您说的法不责众,大家都这么做,一哄而 上,我获得的权利。那这个权利法律不维护。
[张海力]对,我同意。
[石述思]我也愿意对法院的工作人员点赞。因为这期节目,让我说完,这期节目是从对法院工作人员的误读开始的。两位大妈坐在这,说这个楼住着很多法官, 他们高高在上,占用了人行的公共空间。但是法院的职工率先完成了对违建的拆 除,这是国家公职人员应该干的事情。
小片:
[解说]经过核实,7号楼一层涉及到的法院家属或职工早已配合实施了拆除。
[同期]凡是法院的都拆完了,剩下的都不是法院的,也没有了。 [解说]所以尚未拆除的违建,和法院没有任何关系。纯属谣言。
[解说]现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张海力虽然接受了违建的认定,但仍对实 施拆除有疑异。这时,张海力爱人突然提出有一件事让他们夫妇一直难以接受。 究竟是什么事让张海力夫妇和7号楼一层居民无法接受,现场他们又能否得到合 理的解决呢?
演播室:
[张海力爱人]我们这个小区是老小区。这个栅栏没有以后,我们的房屋所有的 都是临马路的,一点安全感都没有。进出的那个门就跟城门似的,谁都可以进。 后面的栅栏也没有,是前面的门禁也没有。这个小区非常非常不安全。
[主持人马丁]已经拆了这个护栏? [张海力爱人]已经拆了。
小片:
[解说]主持人口中所说的已经拆了,拆的并不是违法自建房,而是圈起人行道 的栅栏。拆除栅栏让张海力夫妇等13户未拆违住户非常无法接受。没有栅栏, 窗下乱停车,乱扔垃圾现象频发,临街住户缺乏安全感。他们向居委会提出要拆 自建房违建就必须先在适当位置恢复栅栏。并且张海力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这一观点又能否成为他要求恢复栅栏的依据呢?
演播室:
[张海力]我现在跟大家稍微谈一下,栅栏跟建筑还不是一回事。栅栏叫建构物, 大家听明白了,不是建筑物,原则上你给我拆了你就得恢复。建构物呢,是在我 们有争议的这个范围之内。它属于市政吗,你能确定它属于市政吗?你不确定, 因为我查了相关的资料里边,说得很清楚,如果是在红线之内的,在用地红线之 内的,那这块应该是属于业主范围。但是它确实影响到人行走了。第二个就是拆 完了以后,栅栏的恢复要在什么位置上?要离我拆掉的房子多远?这个是要进行 协调的。
[主持人马丁]当然。
[张海力]是我们要留多少,按相关规定。
[主持人马丁]您要说这个栅栏不该拆或就建在这是合理的,我就不同意。
[张海力]不是,我不是这个态度,我不是这个态度。我是把栅栏呢,我态度特 别明确。
[陈旭]往后退。
[张海力]对,往后退。你给人家留出……
[居民代表1]把绿地给让出来,把人行道让出来。 [胖姐]对对对。
[张海力]道路让出来,人行道让出来,树坑让出来,绿化带让出来。 [主持人马丁]对。
[张海力]好。有没有体现物权?有没有老百姓的权益体现?我们这个节目如果 说没有老百姓的群众的权益体现的话,对不对?我说的还不够完全还不够人性 吗?
[主持人马丁]申申你趁此机会,给我们都解释清楚了。哪些是可以我们合法维 护的权益,哪些是应该让出来,哪些应该拆掉有没有规定?
[田申申]如果您这楼是比如说坐落在这边的,这就是您的建筑边界。但是很碰 巧,而且不是一个特殊现象,就是您这个小区的用地红线和您建筑的建筑红线和 它公共的道路红线,三线重合了,在您这个小区。
[主持人马丁]就在这是吗?
[田申申]对,就在这条线,所以这个外侧,这全都不是咱们小区的空间。就按 理说,您肯定不愿意听,就按理说这不能搭任何的东西。
[主持人马丁]我真的想说,这个栅栏凭什么拆完了,还要安回去。我不认为
它应该安回去,它本来就不应该建在那当初。 [居民代表1]对。
[主持人马丁]你占了老百姓多少年便宜。 [张海力]错。
[主持人马丁]怎么错了呢?
[张海力]因为这个铁栅栏是响应北京市号召。北京市当年有一个就是为了社 区的安全,下过一个通知,这通知我可以找出来。
[主持人马丁]我问问您,我问问您,张大哥我问问您。为什么这个楼栅栏就 建在这?这个楼怎么不建在这一栅栏呢?也许有历史原因。
[张海力]对。
[主持人马丁]这我都认,有多种考虑。但是当它已经和就是它的现状和历史 进步、城市的发展不相符的时候,它该不该拆?这不就是拆违建的本意所在吗? 它拆了以后为什么还要重建呢!
[张海力]退一步讲,那它(栅栏)属不属于违建?我们先把这个事情来确定。 如果说它是建筑,好,拆掉没问题。刚才我态度已经很明确。就是拿房本看,超 过房本,违建,拆掉。是吧,我们态度非常明确。但是,它是属于建构物,它建 构物是历史形成的,是给大家一个心理的安慰。
[陈旭]这个概念要弄清楚。他老说建构物,没有建构物这个概念。
[主持人马丁]听我说张大哥。
[陈旭]建筑构造物,哪来的建构物啊! [居民]既然承认是违建,就应该拆。
[主持人马丁]我们已经接近最重要的一件事了,这个栅栏是不是建筑物?它 是不是违建?我们弄清楚。您认为是什么?
[张海力]我认为它是一个建构物,是为了满足住宿人的安全。 [主持人马丁]明白。
[张海力]另外它是历史形成的,你就应该恢复。
[田申申]栅栏这个事,您刚才有一个词叫,是应该是构筑物不是建筑物,构 筑物。构筑物也需要审批的,所以这个栅栏不属于一个合法构筑物,是应该被拆 除的,这个我要跟您澄清一下。然后,您的权益主张在这上面。但是,您听我讲, 咱们去年9月北京市出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新的规划。原来
确实咱们有一些过于简单,哪有8米都是人行道的。所以才会停车。所以,咱们 才会建这个。所以,我给您念一下咱们总规里这句话。“要坚持以人为本,要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扩张性规划转向优化空间结构,要健全市域的绿色空间系统, 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多网络的高质量的绿色空间。完善以绿兴业、以 绿惠民。”要给老百姓塑造,您总是在讲的绿水青山,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所以, 新总规里要求要增加绿色公共空间。根据现有的法,我就直接跟您说,您这必须 全拆掉。然后,全做成人行道。但是,因为之前这个8米全是硬铺砖,这个不太 合理。城市需要绿化,咱们需要保护,这个临街的建筑咱们需要安全感。所以, 石景山区我知道也在编制这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咱们规划部门也 在。我们可以建议,根据实际的是2米还是3米的人行步道加上盲道之后,咱们 剩下的空间能不能按照新总规的要求增加这个老百姓游憩、生态、安全服务的功 能,重塑这个城市跟自然的关系,让我们更接近。所以,根据咱们民生工程民意 立项。老百姓的意愿,要建的其实是可以做一片,无论是灌木绿化还是什么,我 们来商量,有一定距离地、合理地来设计它。咱们就以后有法可依、有规可依, 同时您的诉求也就实现了。
[主持人马丁]这个说得很清楚,您听明白了?
[张海力]说得很清楚,也有根有据。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主持人马丁]是。
[张海力]就我们小区的业主的广大意愿,在留出相应的绿化的条件以后,恢 复铁栅栏。
[主持人马丁]您的想法当然也是有道理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家园更安全。 [张海力]更安全。
[主持人马丁]但是,这个栅栏是不是能恢复是要协商着来解决,而不是您认 为一定要恢复就能恢复的。
[胖姐]张大哥,我觉得咱们也能考虑考虑。因为,它是用绿化带来给您设计, 形成一个绿色的屏障。
[张海力]这个我呢,是这样,我跟广大业主沟通一下,毕竟我是代表他们。 当然,我现在这不能够说是与否。
[主持人马丁]当然。 [张海力]是这样的。
小片:
[解说]针对张海力关心的,拆违后的安全问题,城市沟通团田申申通过解读 北京市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政策文件,提出了绿篱代替栅栏的解决方案,而拆 违后的安全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鲁谷街道也非常重视,在双锦园社区吹哨, 召集规划局、住建委、社工委、执法局、街道和居委会一起进行具体研讨,真正
做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同期]应该统一规划这个路。
[同期]就这块地方是公共的地方,是吧!
[同期]不管是谁的,一定是国家的道路用地。 [同期]这个跟这个《物权法》没关系。
[解说]从马路边沿到楼体8米的距离,研讨会针对拆除后栅栏到底能不能建、 怎么建、建栅栏的依据又是什么,展开了具体研究,研讨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这 8米的距离究竟该如何规划?现场鲁谷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的杜立明主任又 会作何解答呢?
演播室:
[杜立明]为落实北京市这个总规,产生的这些违法建设,我们用了一年多的 时间,把它拆除完了。在我们的五芳园曾经有一个过去的这个情景,我们现在回 想起来都很激动。老百姓的工作做不通,反复做了工作以后,大三伏天,那么热 的天,结果这些老百姓自己去拆。他们自己去动手,老头、老太太们去拆,感 动得我们工作人员集体给他们鞠躬。像您刚才提出的后续问题,我们将会和专业 部门联合起来去看,我们是把它作为栅栏存在呢?还是用绿植把它隔起来?更人 文一些,既解决了大妈们出行的问题,也让您觉得安全、舒适,我们目前只能做 到这一点。因为,国家还在发展,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多给一份理解。您作 为一个北京人,我们愿意跟您携起手来共建我们美好家园,谢谢。
[张海力]刚才我也看到了,是吧。确实是叫领导重视,与业主协商协议。我 非常高兴,我也非常同意,我也会把这个情景转达给现有的这些业主,让他们能 积极地支持。
[石述思]我对张先生权利意识的觉醒,点个赞。大城市的居民就应该这样,
但我今天讲的不是这一切,我想回到原点。违建,首先必须拆除,这没有探讨的 空间。如果一个连法律都不尊重的公民,还是公民吗?但是,我们花了整整5 个小时时间听张先生和他太太倾诉。就是说在法律之上,一个现代都市,在执法 的过程中,需要人文、需要情感。
[张海力]对。
[石述思]需要表情。 [张海力]对。
[石述思]这才是一个大城市所有的人应该具有的风范。我们在享受北京市带 给我们的繁华,带给我们的好的生活的同时,我们要习惯去承受阵痛。我们《向 前一步》的根源不是为了再次重复法律的冰冷和公正,我们似乎在重复一个大城 市的温柔。
小片:
[解说]城市沟通团石述思老师从城市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张海 力的肯定。调解已经进行到了关键环节,而就在此时,张海力突然话锋一转,提 出了另一个尖锐问题。
演播室:
[张海力]这事是这样,我跟政府部门接触,个别人的素质素养确实也有待于 提高。
[主持人马丁]我要问您,您别不好意思说,您认为有个别政府工作人员…… [张海力]对。
[主持人马丁]态度不够好?政策解读不够到位甚至是有点不够耐心? [张海力]对对对。
[主持人马丁]是谁?张大哥您听我说,咱事要解决就解决个透。 [张海力]对对对。
[主持人马丁]要化解就化解个彻底,好吗? [张海力]对对对。
[主持人马丁]您可能当初在沟通过程中,有些不太满意的那位高主任,我们 也请来了!好吧!
[石述思]哦,还真来了!
[主持人马丁]真来了呀!为什么不来!
[高雪文]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马丁]您好,您好。
[高雪文]主持人好。专家老师、各位专家老师好,张师傅。 [主持人马丁]咱就具体事具体分析。
[张海力]我们在相互沟通的时候,是吧,我的本意想法是我们有一个协商, 既然我们一次一次地来开这个调解会,本身就是为了协商事情来,那最后协商的 结果,其实没有结果。那么,根本问题是没有解决问题。完了去那块,是吧,三 言两语地跟老百姓就争执上了。
[高雪文]我跟您说实话,那天我单位就有一个会,我没开这个会,我就上您 那去了。咱们居委会张斌他们,我们这个管片的,上您那不下十回吧,做工作。 就因为留这几米,低于2米5别谈。我们有几户已经列为强拆了。我这么着我亲 自再去一趟,咱们说话没5分钟,没有吧!您就急,就(蹿)了,你要说非要找 我们领导去。
[张海力]你当时着急了没有?
[高雪文]谁呀? [张海力]你。
[高雪文]我没有,我说话可能声音大。 [张海力]你生气了没有?
[高雪文]没有,我没生气。 [张海力]你嗓门大了没有?
[高雪文]大大,这大了。没说吗,我的工作性质。你看,刚才我现在说话
大家听着我声音大,是不是。
[张海力]这不是态度问题吗?
[高雪文]这个我虚心接受,张师傅。您说的这个我虚心接受。 [主持人马丁]我问一下您,您为什么起急呢?
[高雪文]初衷就是什么呀,不要纠结在这个栅栏你给我让几米。我们肯定要 拆,这没得说。我们一把尺子我们得量到底。如果要是就占着就是不拆,我们就 要强拆。强拆呢,对张师傅一点也没好处。
[张海力]你强拆它也是拆,你做工作它也是拆,它不就是一个拆字吗!
[高雪文]是啊!
[张海力]所以,说如果说你的态度好,可能这个工作还好做,如果说你强硬 的,那就是说你拆吧!是不是,你大不了就把矛盾激化。
[主持人马丁]我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能不强拆就不强拆,协商解决。
[聂纪军]刚才主持人说的我特别有感触,因为从拆违6月份开始,拆除的违 建应该是有的最早的可能有30年了。我们的居委会干部都是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什么意思?因为违建居民好多都是下班以后,我们下班以后去,(周)六、
日人家休息,我们去。我们高主任那会我记得是8月份的时候,那脸肿得没法说 了,都不敢休息。最后我要没记错的话,11月份好像12月份这工作基本上就停 拆了,高主任才住院去检查身体。高主任在五芳园拆违的时候,一个居民,违建 户拿着菜刀。我们高主任后来,自己一个人下班了又去做工作。因为这些事……
为什么我们高主任最后还要去?因为还是不想通过其他的途径拆违。我们一共拆 了1700多处,我们没有一个强拆的,都是通过做思想工作,没有一个居民因为 我们的拆违去区里上访的。因为我们高主任还有我们书记、主任,还有从我们区 里的领导一直要求的就是,做居民工作一定要有从情出发,不能硬性地拆。咱们 是助拆。怎么帮助居民把违建拆了,把咱们这个环境治理好了。我跟老张也说过。 他跟我们高主任可能接触过一次,不太了解。我们老张跟我们高主任有点误会, 误会就在这。接触时间可能短。接触时间长了,互相了解了,可能或者是以后更 好地合作。
[主持人马丁]谢谢您,谢谢谢谢。聂科长在说的时候,张斌眼圈也红了是吧。 你怎么了?
[张斌]刚才我们聂科长在说拆违故事的时候,我们确实心有感触。我们的员 工吕玲在打电话跟人家那个(沟通),结果吓得我们的同志一个礼拜不敢单独地 下班。那男的也提出来了,说我要拿着菜刀去居委会找你。所以,那一个礼拜都 是我们的家属陪伴我们的同事一块上下班。我就不再说了。
[主持人马丁]我觉得片子比较能说明问题。我们看一看,背后发生了什么? 请看。
电话录音:
[同期]有什么事你说?
[同期]我说就是外边不是围了一个那个铁的跟栅栏似的那个,那个您还是得拆。
[同期]我没有。
[同期]啊?
[同期]我没有。
[同期]你胡说八道。
[同期]那个不是您的吗?
[同期]你让居委会出来跟我说话。你干嘛吃的你!你废物!听明白了吗?
[同期]我就问问您! [同期]不什么不!
[同期]您那外面是不是您的?
[同期]见面非给你脑袋剁了!你白吃皇粮!你王八蛋!你信不信?你回答我! 我要你的命!
[主持人马丁]打电话的那个女孩子,她今天有来现场吗? [高雪文]没来啊?
[主持人马丁]没来吗?小吕,我希望你听到我接下来这几句话。第一句话, 我相信你遭遇这样的待遇不止一次。我也知道你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 一点非常不容易,你辛苦了!第二,这可能就是这个岗位必须面对的一些事情, 这可能就是这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应有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素质和担当。我 知道做这行不容易,但我也知道你既然选择了这行,我希望你能够坚持下去。因 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你面对这种粗暴的沟通和侮辱的情况会越来越少,请 你坚持。第三句话,我有个女儿,她才5岁。其实我还挺希望她能够有一天穿上 制服成为一个政府工作人员。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肯定很难忍受自己的女儿遭 受那样的侮辱。所以,我想说谢谢!
[高雪文]我替小吕谢谢主持人,谢谢咱们观众的理解,谢谢!
[主持人马丁]两位站在这时间也不短了。我不知道此时此刻,高主任和张先 生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触想向对方表达?
[张海力]是这样,街道工作不容易,居委会更难。这个其实我,我也做了很 多年工作,是吧,我非常能理解。那么在此,我向我们居委会,向我们的街道办 事处致以敬意。
[主持人马丁]我有一个另外一个想法,突发的想法。张先生部队出身,空军; 高主任部队出身,空军。我觉得都是部队光荣传统的这个印记印在两位老大哥身
上,咱们今天在这个场合能够把话说开、说明,达到共识和一致,是不是可以有 一个老兵和老兵之间的致意和敬礼?
[高雪文]好!主持人提得好。我叫声老班长吧!给您敬礼。
[主持人马丁]虽然我们很多事情都达成了一致,也说清楚、道明白了。但是, 究竟这8米的距离怎么来分配?要不要再立栅栏还是再建绿植?7号楼的居民他 的安全和保障能不能得到尊重?是不是就按照红线一刀切还是有商有量?能够 现场有一些共识和进步。各位现场的观众,请在现场静候。我们请我们的相关人 员到第二现场进行沟通,请。
小片:
[解说]和鲁谷社区高雪文主任互敬军礼的方式,化解了张海力对政府工作人 员态度误解的心结。而在接下来,第二现场的沟通,张海力是否仍会坚持要求恢 复栅栏?他会做何表态?又会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第二现场:
[同期]因为这个铁栅栏不是一天两天了,是历史形成的。你现在的政策,你 解决不了原始的问题。所以说,原来怎么拆除的,要怎么恢复。
[同期]法规是法规,但是老百姓的安全必须考虑。一个是绿植把它隔挡,功 能有了,隔音有了,视觉效果可能也出来了。
[同期]拆违建和这个解决困难是两回事。要挟拆违解决问题了,它的性质就 变了。
[同期]张大哥也是知识分子又是从军队出来的,不应该给政府带来这么大的 难度。
[同期]居委会也好,街道也好,能不能把我们现在当前的,目前还没有拆违 的这些同志们、居民就是说业主集中起来把咱们的想法,光我沟通可能,我也是 一个业主,是吧。
[同期]这个可以,这个好。
[同期]对对对。
[同期]他自己有他自己的理,但是他要理解就是政府这种规定。
[同期]规划图说这一块属于你的就属于你的,额外的属于国家的地你不应该 私占。
[同期]如果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第一个是费用上,这个花花草草经年得有人 维护。第二个的话,是不是要有个社区的统一?你给我们安完了(绿篱),那边 安不安?如果安完了以后,别的小区依然有这个诉求呢?
[同期]您说的这就符合我们现在提出那个拆、建、管、后续的管理。
[解说]调解已经进行了6个小时,针对7号楼拆违建后的安全问题,张海力 提出恢复栅栏的诉求。但7号楼外侧8米距离属于市政道路,建栅栏是违法的。 但在北京市新总规的指导下,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提出可以通过绿色植物隔离的 方式解决。张海力是否满意这种解决方式?他最终还能向前一步吗?
[主持人马丁]尊敬的张先生(夫妇),最后的选择时刻,经过全场的沟通,你们是否愿意在不附加任何不合理的前提条件下,接受双锦园社区拆除违章建筑 的这个决定?三、二、一,请选择!
闪回:
[同期]我们在享受北京市带给我们好的生活的同时,我们要习惯去承受阵痛。 [同期]城市需要绿化,能不能按照新总规的要求重塑这个城市跟自然的关系。 [同期]通过治乱疏解还老百姓一个温馨的家。
演播室:
[主持人马丁]欢迎两位,欢迎欢迎欢迎。欢迎您!欢迎您!
[居民代表2]张大哥
[居民代表1]张先生,来,理解万岁!理解万岁!
[主持人马丁]非常高兴看到这样一个结尾。在节目开始的时候我就说到了, 曾经有8米冷冰冰的距离横亘在我们之间。那么,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现在我 们看到的是8米的阳光。而在8米的阳光中,我们看到的是现场透明的沟通和谅 解;我们看到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和居民之间达到的共识;我们看到的是“街道吹 哨、部门报到”的工作的高效;我们更重要的看到的是拆除违建、还道于民的公 平与正义。我们就在这里等待着8米阳光普照在这个城市里,《向前一步》下一 期,等着您!
小片:
[解说]节目录制后一周,张海力主动邀请工作人员进行违建房屋内的测量工 作。清除了违建房屋内的所有家具,等待实施拆除。在张海力的带动下,剩余 13户开始陆续接受测量和拆除工作。
[同期]通过这个节目,大家达到一种共识。真心地是为老百姓解决问题,我 觉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