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异国重大新闻
讲述他乡小人物故事……
身处驻外一线
他们心怀执着与热爱
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当驻外记者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让我们一起来听
他们不一样的采访经历和生活点滴
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有一个“彩虹之国”。你可能会认为,这里经常能看见美丽的彩虹。但其实彩虹在南非并不多见。事实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在南非和谐相处,才塑造了这里多彩的文化,让南非成为迷人的“彩虹之国”。
南非有将近6000万人口,分为黑人、有色人、白人和亚裔四大种族。南非人口中有80%是黑人,而南非黑人也分为9个部族。南非拥有3个首都、11种官方语言,就连南非的国旗上也拥有6种不同的颜色。
要想了解南非,丰富多彩的文化就是最好的窗口。2020年2月,我从北京出发来到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满怀期待地开启了第一个驻外任期。
不过,还没等我认识这里的朋友、品尝这里的美食、欣赏这里的美景,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南非就进入了严格的“封城”模式。谁都没想到,这一“封”就是500多天。
田士达在南非一家公园采访拍摄。
不过,我还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认识了一些南非人。他们虽然肤色不同,但都特别友善。想必,这也是“彩虹之国”赋予他们的正能量。
细心的黑人保安
在南非,保安行业雇人门槛不高,需求量又大,吸收了大量黑人就业。我住的大院里,就有一名叫“芬达”的黑人保安。我们的交流并不多,但我知道,他特别认真负责。每次我开车进出,他都会从保安室走出来。我俩摆摆手,相视一笑,算是打了招呼。
没事时,芬达会找个有WiFi的地方,跟家人煲“电话粥”。黑人家庭通常人口比较多,芬达一个月工资也就约合一两千人民币,估计养活一大家子有点困难。有一天我注意到,他穿了一双女式皮鞋,脚夹在小皮鞋里真是挺让人心疼。但他们人穷志不穷,工作尽职尽责,生活快快乐乐。
实在的华人老板娘
疫情期间,采购生活用品最为不便。幸好,南非的华人老板并不嫌远,每周都会将各种商品送到统一的地点,让我们能在疫情期间品尝到家乡的味道。他们的货是真的全。国内能吃到的蔬菜、肉、零食、调料等,基本都有卖。
华人早年间来到南非打拼,做商超生意的最多。有一个华人超市的老板娘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微信昵称叫“美丽”,也确实是人美心善。
她每周都会进新货,商品到店后,总会第一时间发到我们的微信群里。老板娘很会做生意和交朋友,华人朋友家做糕点、月饼,她也帮着卖;我们出行不便,需要在当地超市或者唐人街买什么东西,她都特别乐意帮忙跑腿。由于进货渠道不一样,她们家卖的商品总比别人家贵一点点,不过我们还是喜欢在她家下单,看中的就是她做买卖的这股实在劲儿。
资深的白人外交官
疫情之下,虽然我难以当面进行采访,但还是抓住各种机会,借助互联网,努力完成本职工作。我认识这样一位南非的白人老爷爷,他曾在南非外交部门工作将近半个世纪,退休后,他又来到中国一所大学担任学者。
我和老爷爷上次见面,还是2019年夏天在国内见的。2020年初,老爷爷回南非休假时赶上疫情,没多耽误就又回到中国继续工作。这两年来,我们也只能通过网上交流。老爷爷在中国时,走访了许多地方,发现西方媒体笔下的中国并不真实。这更加坚定了他客观、公正地向南非人讲述中国发展成就的信念。老爷爷人虽然在中国,但我在南非的媒体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写的关于中国的文章。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无与伦比的发展成就。我曾在许多西方国家工作和生活过,但在来到中国之前,我从未见过如此惊人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我在采访这位曾经的外交官时,得到了他兴奋的回复。他告诉我,他在与中国民众的接触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善意,“中国让我感到宾至如归!”
田士达在中国驻南非使馆参加会议。
我想对他说,南非也让我感到宾至如归!疫情之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远了,但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彩虹之国”的绚烂,也变得更加耀眼。(田士达)
本期编辑:刘洋 温娟 张君
本文内容由经济日报社提供,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 更多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