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

2022-11-01 15:3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万亩防护林变身“绿色荒漠”

  《经济参考报》记者实地踏勘看到,阳关林场被砍伐的防护林地全部用来种植耗水量大、需频繁扰动地表土层的葡萄。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来自外地的承包户蜂拥进入阳关林场,大面积租赁林地开发建设葡萄园,葡萄园大面积挤占生态林地甚至有全部取代之势。来自阳关林场的资料称,目前葡萄生产已成为林场的支柱产业。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数据表明,全生育期葡萄耗水量是树龄为4年的人工梭梭林、柽柳林、沙拐枣林和花棒林的11.9倍、6.72倍、4.05倍和12.74倍。一位曾为阳关林场护林员、现为葡萄园承包人的职工介绍说,防护林浇灌周期一般为两月一次,而葡萄园半个月就要进行一次大水漫灌。

  另据记者调查,为阻止防护林与葡萄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不少葡萄种植者,不惜竞相对承包地附近的防护林痛下杀手、斩草除根。记者了解到,为了制造生态林木死掉假象,不少粗壮的胡杨被剥掉树皮,甚至树干底部惨遭放火炙烤焚烧,待其死亡后伐倒,干枯后再点火烧掉以“毁尸灭迹”。在该林场西端靠近沙漠一侧的低洼地带,记者看到七八棵如成人大腿粗细的胡杨树干被烧得焦糊。

  据介绍,阳关林场原有高大乔木枯枝落叶腐殖后,有机质多年聚集,促进了细沙成土,改变了沙地性质,使得流沙趋向固定。而在当地种植葡萄,枝干需埋土防寒,秋冬埋土、春季出土要进行两次土壤大翻动,人力作用使得地表沙质疏松,形成流动沙土。从当年11月到翌年4月,葡萄园地表土裸露时间长达半年,而冬春季节大风天气频繁,不仅人为制造了大面积沙尘源,还加剧了林地土壤风蚀。

  令人忧虑之处还在于,为了满足葡萄生长对荒漠土的需要,大量取自沙漠的沙子被运至葡萄园,人为增加了林场沙漠化程度。敦煌当地有“寸草遮丈风,流沙滚不动”的谚语,而葡萄种植需要不断进行除草,如今阳关林场腹地已难觅草被。

  本报记者在阳关林场看到,被砍伐的林地多数已完成起垄和整架投入葡萄生产,放眼望去,土黄色的葡萄垄连绵相接,看不到尽头。冬天,种植户已将葡萄枝干埋在土里防寒,目力所及大片林地树稀草绝,隐性沙地开始变成显性沙地,整个林场垄沟延绵起伏,细黄的垄沙随风起舞,近似平缓的沙漠地带,看上去蔚为壮观却感觉苍凉,赫然一片“绿色荒漠”。

  成片葡萄园取代多年营造成的网带片交错、乔灌草结合防风固沙体系,阳关林场林带整体防护功能几近于无。有职工对记者说,刀锋锯齿毁掉大片生态林,葡萄园面积一年比一年大,被驯服多年的风沙也一年比一年多,“一场大风刮过,院子里落满一层沙子”,如此下去,阳关林场及附近耕地农舍总有一天会被沙漠掩埋。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司建华对本报记者表示,阳关林场的主要功能是防沙固沙,大面积种植葡萄过度消耗水资源,不仅起不到防沙固沙作用,还会导致区域生态功能不断衰退,加剧沙漠化风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