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

2022-11-01 15:3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毁灭性砍伐问题一再被掩盖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得两张由权威部门制作的卫星遥感影像图片,一张为2000年阳关林场林地原貌图,显示其防护林面积约为2万亩;另一张为2017年阳关林场地类分布示意图,显示林地面积只有5000亩,葡萄种植面积则达万亩以上。

  记者现场勘察测量结果也初步证实,今年1月,阳关林场葡萄园面积约为1.3万亩,防护林面积不足5000亩。

  曾有敦煌市领导私下表示,阳关林场大面积防护林被砍伐种葡萄,市里确实没有管护好,感到很心痛。而林场管理者和当地相关部门官员却声称砍伐行为合法,不存在乱砍滥伐问题。

  2017年3月,酒泉市林业局《关于媒体反映敦煌市阳关林场范围内毁林开荒调查情况的报告》称,“阳关林场砍伐的树木都是已经枯死的残次林木,按程序办理了采伐证。目前经过逐年改造后的新植树木生长旺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受到了林场种植户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敦煌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马东洋对记者表示,阳关林场实施的是残次林改造,得到了批准,阳关林场在残次林改造中,不存在破坏防护林种葡萄的情况。

  阳关林场经营部部长刘汉江对记者说,近十几年来没有大面积林地砍伐,林场葡萄园面积没有增加,一直是2000年以前累计形成的3200多亩。记者追问林场原有2万亩防护林现在剩多少,刘汉江承认:“应该还有7000亩林地。”

  阳关林场场长魏海东也对记者坚称,林场现有1.3万亩防护林,葡萄面积为3704亩,从2006年至今没有变化,无新增葡萄园。

  原国家林业局的多份文件都明确要求,禁止将国家级公益林改造为商品林,改造不得全面伐除灌木,不得全面整地,严禁采用引起土地沙化的一切整地方法和生产行为;极干旱造林区造林绿化须选择耗水量小、抗旱性强的树种。此外,《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防风固沙林主要适宜树种表”中,并未列入葡萄种类。

  “阳关林场生态区位极其重要,生态工程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内很难恢复,且恢复代价远远高于破坏生态所取得的收益。”中央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何哲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何哲认为,敦煌阳关地区大面积毁林,暴露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地方管理者但凡秉持一点生态文明理念,生态防护林都不至于遭到如此毁灭性破坏,对可能导致的生态灾难问题也不会如此掩盖和放任。”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