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

2022-11-01 15:37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公益林“身份”遭刻意淡化

  本报记者调查获知,阳关林场近十几年来砍伐的上万亩防护林,属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大型防风固沙的公益林。

  来自阳关林场的资料显示,2007年,林业部门界定阳关林场国家公益林面积0.5541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0.55万亩。2017年,阳关林场办公楼还挂有“敦煌市国家重点公益林国营阳关林场管护站”的牌子。

  而敦煌市天然林野生动物管护站站长罗有强对记者作出另一种解释:目前阳关林场并不属于国家公益林范畴,2004年林业部门曾将该林场5000亩乔木林定位国家重点公益林,2013年调整为地方公益林。“目前阳关林场1万多亩林木都属地方公益林,正在重新申报国家公益林。”

  《甘肃省公益林管护办法》规定,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公益林管护责任单位负责设立公益林标牌,标明公益林的地点、四至范围、面积、权属、管护责任人,保护管理责任和要求、监管单位、监督举报电话等内容。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公益林还是地方公益林都需要立碑保护。

  1月份,记者找遍阳关林场,都没发现一处与公益林有关的标识牌、标志桩等。林场职工对记者说,此前林场内明显位置设有不少标识牌,与公益林有关的情况一目了然,自成片毁林种植葡萄以来,这些标识陆续被砸被毁,现在看来就是刻意让人忘记这里是轻易动不得的公益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6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