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宜宾市兴文县一个农村的孩子到家附近的景区研学。那是一个世界地质公园,他告诉我景区去过两次,但是都只是看风景,因为就在家附近并不觉得新鲜。这一次有研学导师在他身边,告诉他怎么样寻找化石,那些地质奇观是怎样形成的,他增长了知识更是看到了家乡的神奇魅力。尽管那一场研学只有半天的时间,但是他说以后他也会向外地游客宣传家乡。家乡在他的心中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村子,而是一个世界级的公园,身边的大山不再是他走向世界的阻碍,而是别处没有的风景。
这次采访中,我有一个较大的发现是,尽管一些参与的孩子本身就生活在县城,但是他们已经不同于父辈对乡村和自然有那么多的了解。
父辈们小时候门口就是鱼塘,屋后就是稻田,而这些孩子的成长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他们对于真正的乡村物理距离可能很近,但是生活感受还是陌生。
就算是在景区边长大的孩子,也可能只是看到过风景,而未必了解风景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知识。他们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活,也如我在采访中面对不断变化的状况,大家都在接受和拥抱新的变化,从变化中获得新知。
陈思聪:财经节目如何升华主题?有思 有感 有形 有效
我这组报道涉及工业文化研学游,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得知正规的工业文化研学游是从去年正式开始,并在他们推荐下,我选择了首个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玉门油田。
有思。节目最初的定位是突出孩子视角,因此我仔细观看了玉门油田提供的大量直播视频,其中一个叫王艺丹的小学生的镜头打动了我,使我萌发了采访她的想法。她说通过研学,才知晓自己爸爸为什么长年不能回家,也因此消除了平时对爸爸的怨气和误解。她的朴素而率真的想法与我的想法产生了同频共振,于是她就成了我片子里的主要采访对象。
有感。仅仅知道孩子有想法并不代表孩子一定能表达得和直播时一样理想,因此在采访中我与这个孩子沟通了很多次,主要是引导她将自己最动人的感触、最切身的感受和最真实的感悟能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
有形。除了有思、有感外,形式也是一种强化表达的方式。通过“研学日记”的方式把孩子的感触、感受和感悟升华成片子的主旨,让节目更有精神和灵魂。因此这组片子在众多同期声中进行了取舍,把最后孩子和父亲通电话时对父亲的理解做了舍弃。
有效。所有的有思、有感、有形最终都是为了有效,都是为了片子传递的内容能让观众入眼入心。由于片子篇幅的限制,孩子和父亲之间从不理解到感谢的过程并没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石油工人的艰辛和铁人精神的传承,以及每一滴石油都在点亮我们的生活,这些内容都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出来。
从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到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再到2022年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研学实践活动发展,创建一批研学资源丰富、课程体系健全、活动特色鲜明、安全措施完善的研学实践活动基地,为中小学生有组织研学实践活动提供必要保障及支持”,研学旅行相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打开一扇窗户,埋下一颗种子,当“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遇融合,研学旅行这个新业态正在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看世界,实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补齐短板,推动研学旅行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是社会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