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用镜头记录三次阅兵 一位老记者的荣耀与感动

2019-10-30 11:1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编者按:每一次走进天安门广场都是那么亲切,又是那么激动,每一次完成拍摄任务后心里都是那么满足,又是那么久久不能平静。2009年、2015年、2019年,三次阅兵报道,虽然拍摄点位一直变化,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是一样的:定格最精彩历史瞬间。本期“新闻人追梦新时代•家国情怀”,推出新华社张国俊的记者手记,讲述他职业生涯中三次阅兵报道的经历,分享他的自豪、幸福和感动。

  得知能够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广场庆祝活动报道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第三次获得如此难得的机会。天安门广场阅兵,是政治生活中的特大喜事;三次参加天安门广场阅兵报道,是我记者生涯中的特大幸事。而这第三次报道机会,也为我的职业生涯划上圆满的句号,因为我很快就要退休了。

  北京归来,我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天安门广场上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情景依然在脑海中不断闪现。回想起三次参加天安门广场阅兵报道的经历,往事历历在目。每一次走进天安门广场都是那么的亲切,又是那么的激动,每一次完成拍摄任务后心里都是那么满足,又是那么久久不能平静。

  张国俊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报道工作照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阅兵报道,所在的拍摄点位是西红墙铁架。一座10余米高的铁架,设在西红墙前的厕所屋顶上。由于铁架是直梯,四面悬空,上下非常困难,照相器材只能用绳子绑好一件件往上吊,每次上下都要小心翼翼。阅兵当天,我在高空狭小的铁架上架着相机和笔记本电脑,抢拍抢传照片,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虽然工作节奏紧张,但是除了激动和兴奋,一点也不觉得累。

  张国俊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报道工作照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我第二次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阅兵报道,所在的拍摄点位是国家博物馆西北侧铁架。这一次,不用爬10余米高的铁架了。从演练到正式拍摄阅兵式,我全力以赴,不敢有一点松懈。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实现了即拍即传,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专心拍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张国俊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工作照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第三次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阅兵报道,所在的拍摄点位是东红墙铁架。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我底气更足,却仍不敢有丝毫掉以轻心。每次演练,我都认认真真地做好预案,全力以赴迎接重要历史时刻的到来。从第一次演练到庆祝活动正式开始,我一直处于紧张与兴奋之中。

  三次阅兵报道,虽然拍摄点位一直变化,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是一样的:确保万无一失,定格最精彩历史瞬间,圆满完成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当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的时候,当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时候,当先进的武器装备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当部队方阵和群众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无比自豪——为祖国的强大自豪,为社会的进步自豪,为人民的幸福自豪,为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自豪。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篇章。

  对于祖国,我一直怀有深沉的爱与感激。党和国家教育培养了我,让我成为一名新华社记者,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见证历史时刻;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对党的拥护和对祖国的热爱。

  作为新华社记者,作为国家摄影队的一员,能有机会与全社100多位同仁共襄盛举,记录祖国伟大而美好的时刻,这是我一生的荣耀,也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作者张国俊 系新华社福建分社高级记者)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首次泰米尔语“脸书”直播庆典 总播放量达258万余次

  让受众既能吃“大锅饭”也能“点菜” 

  30米高空炼成庆典“大片”

  编外受阅的"第100个方阵"——揭秘庆典公共信号直播

  这一天,他们定格历史

  沉下去,挖掘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

 

责任编辑: 安雪晴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8514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