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探究竟!这些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有何大招

2021-07-30 19:5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为发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国记协推出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案例库,陆续展示征集来的获奖作品推介短片、海报和文字,分享获奖团队的创作心得,交流策划诀窍。

  今天,与大家分享地方媒体的5件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它们有哪些亮点、有何大招,让我们一探究竟。识别海报中的二维码,即刻欣赏获奖作品。

  北京广播电视台

  《5G技术助力国产机器人完成全球首场骨科实时远程手术》

  近年来,5G技术如何运用在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篇报道就是5G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具体体现。除了5G技术,报道中的另一个亮点——医院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也登上了手术台。“5G+人工智能机器人”两项尖端技术强强联合,标志着智能机器人远程手术技术在我国正式进入临床实际应用。

  这场手术实现了全球范围的两个第一。一是在电信和华为5G技术的支持下,首次实现了远程实时操控。这意味着手术不再受空间限制。这对我国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家医疗资源均等化有重要意义。二是首次同一时间完成两台远程手术。实现了火眼金睛、缩地成寸的人类理想。

  记者首次尝试“现场实时解说+同期”的形式还原了令人紧张的手术关键步骤、成功的历史时刻。为此,记者提前与专家沟通手术方案,在实时解说中将复杂的医学技术、专有名词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广播语言。特别是“这里既没有病人也没有病床、主刀医生今天不用手术刀”等描述留足了悬念。现场音响宝贵而丰富,作为少数能进入现场的“局外人”,记者完整记录了3小时的手术音响。特别是手术成功的历史时刻,医生长舒一口气,继而全场爆发热烈掌声的同期声真实、激动人心。

  节目还同步在北京电台手机客户端“听听FM”和“北京广播网”同步推出。有听众评价“厉害了!国产机器人!”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

  《向群众汇报》

  《向群众汇报》是天津日报评论专栏《津门凭阑》的一篇作品。

  “面对来访群众,我认真倾听,主动向他们汇报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赢得了支持和理解。”这是天津市委领导同志深入社区指导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一位干部在座谈中所说的话,也是评论《向群众汇报》的开篇。

  天津市委领导同志当即为那位干部点赞。评论员受到极大启发,敏锐地从这次座谈对话中提炼出“向群众汇报”这一核心观点。如何“向群众汇报”?“关键要抓住‘汇报’二字,这不是‘通知’,更不是上级对下级的‘通报’。做到做好‘汇报’,意味着党员干部要牢牢抓住‘为民’这一出发点。”该评论在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天津日报又策划推出“向群众汇报、让人民满意”系列评论,持续有力引导舆论。

  从去年10月到现在,“向群众汇报”成为天津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展示窗口。党员干部利用八小时之外,走出机关大院,走进街头巷尾、百姓家中,和群众交朋友、唠家常、听意见。正如该评论所言,“向群众汇报”,就是要走出机关、“走出”文件和书本,接上地气、摸透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真正让群众见到行动、感到变化。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这个名字,绽放时代光彩》

  如何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能够历久弥新,继续传承?这是作者长期思考,并且选择在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通过这篇电视评论想要集中表达的主旨内涵。

  评论首先分析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长期得以传扬的最根本原因,是与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格一脉相承;其二,这两种精神不仅可敬,而且可学,平凡中见伟大;其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这种精神尤其需要继承和发扬。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的贺信所说的,“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品立意高远,旗帜鲜明地提出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需要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让其绽放出时代的光彩。

  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发热烈反响,时隔多年,黑龙江省上下再次掀起了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热潮,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像三代铁人一样,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坚守岗位、实干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广播电视台

  《黄河滩区脱贫大迁建》

  2019年是黄河滩区大迁建至关重要的一年,记者通过长时间的跟踪采访、蹲点采访,运用结构的力量,抓取迁建重点和感人细节,精准聚焦和展现了“黄河滩区脱贫大迁建”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下的时代故事。

  作品充分运用了现场音响、音乐、解说等多种声音元素,比如山东当地特色的吕剧等地方性剧种,大量代表采访对象工作生活特色的环境音、代表各种情绪的轻音乐,来丰富传统新闻报道的内容,营造出更具张力的声音空间,形成独特的声音力量,生动刻画了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用真招实招,向最难处聚焦聚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具体实践。三篇稿件主题鲜明、各有侧重,环环相扣、一脉相承,故事娓娓道来,让听众随着音响的变化,在各个场景中穿行,作品凸显黄河泥土淤积的厚重、老百姓对黄河的情感、搬入新家面对新生活的激动,难题面前勇于担当的气魄等都跃然于眼前。

  湖北广播电视台

  《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广播评论《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重点新闻节目《焦点时刻》2019年12月26日播出的一篇报道。

  报道重点聚焦了“社区工作人员‘指尖上’的烦恼”。记者用生动的现场声如实展现了社区工作人员反映的这一问题——上级下达的任务必须通过多个政务APP、微信工作群完成,大家不堪重负。为了完成任务,不少人不得已学会了“编故事”,甚至还出现了“遛手机”的怪现象。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中央和湖北省有关部门都发文明确要求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中央精神为何没有落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背后折射出什么问题?

  历时半月,记者走访武汉四个区、十多个社区,采访了数位专家学者,用实际案例穿插剖析和解读,深刻揭示了这一新变种的形式主义带来的种种危害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武汉市随后强力整改,合力整合多个政务APP,坚决清查重复设置的各类工作群,对减轻基层负担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该作品具有较强的监督性和建设性,社会反响强烈。

  这次采编过程是新闻工作者对中央精神在基层落实落细的具体观察,是记者切实践行“四力”要求的体现。作品具有新闻的“新鲜劲”“热乎气”。既有民众观点,也有专家意见,既接地气,又接天线,体现了媒体的人民性和思想性。(评奖办)

 

  本期编辑:刘洋 温娟 张君

  本文内容由相关媒体提供,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 更多阅读 ▼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案例库上线!多角度带你了解8件央媒获奖作品

  一起探究!这8件中国新闻奖央媒获奖作品“精”在哪

 

责任编辑: 张爽
贺信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097566